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气体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 ...

博文

气体地球化学未来发展方向

已有 233 次阅读 2025-5-9 09:21 |个人分类:地球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气体地球化学作为研究地球内部、大气和地表气体元素的来源、运移、作用及演化规律的交叉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和综合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元化的研究内容气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将从传统的稀有气体扩展到更多种类的气体元素,如甲烷、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重点研究这些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过程1

2. 综合应用技术的发展未来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将更加依赖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包括先进的气体采样技术(如现场分析、气囊采样)、高精度气体分析技术(色谱、质谱、激光吸收光谱等)、同位素技术(氢、氧、碳、氮、氩等同位素分析)、数学模型及地球物理技术(重力测量、电法勘探、地震探测)等15。这些技术的融合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3. 环境与资源可持续性研究气体地球化学将在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未来研究将更关注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转化过程,温室气体的监测与减排,以及能源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145

4. 气体同位素技术的深化与推广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将继续提高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发展新的气体同位素示踪技术,拓展其在地球化学循环、古气候重建、生物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学等领域的应用5。此外,推动气体同位素技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促进其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5

5. 基于数据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气体地球化学将更多地运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方法,加速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提升对复杂地球系统的理解和预测能力1

6. 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利用气体地球化学技术监测地震、火山活动、地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前兆气体释放,为灾害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4

7. 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气体地球化学将继续在油气资源勘探、成因分析和演化过程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结合同位素技术对油气来源和储层特征进行精准评价,指导油气勘探开发1510

气体地球化学未来的发展将是多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应用拓展的过程。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同位素技术和数据科学手段,气体地球化学将在环境保护、资源勘探、气候变化研究和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地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15

参考资料:

  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377113.html?mobile=1

  2. https://www.sciengine.com/doi/pdfView/8C9496A1BBD74BD49E0F403451772C06

  3. http://www.casisd.cas.cn/zkcg/ydkb/kjqykb/2020/202007/202008/t20200819_5659525.html

  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384900.html?mobile=1

  5. https://cloud.kepuchina.cn/newSearch/imgText?id=7052330525005594624

  6. https://html.rhhz.net/cjxb/2017-5-968.htm

  7. https://journals.viserdata.com/index.php/ec/article/download/4453/4390

  8. http://www.casisd.cas.cn/zkcg/ydkb/kjqykb/2016/201611/201707/t20170703_4821891.html

  9. http://dzhtb.cgs.cn/cn/article/pdf/preview/2005010175.pdf

  10. https://syooi.nepu.edu.cn/info/1030/2054.ht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85035.html

上一篇:[转载]气体地球化学与油气勘探
下一篇:油气地质样品的主要分析技术分类
收藏 IP: 210.77.6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0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