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jiesz 诗人、学者

博文

[转载]高秋凤:楚辞研究在台湾

已有 445 次阅读 2024-4-4 01:52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曾有楚辞著作出版之学者、专家有七十多位。其中出版专著(含硕士、博士论文)三本以上者有缪天华、苏雪林、何锜章、傅锡壬、王宗乐、徐泉声、高秋凤、陈怡良、陈炜舜九位。有专著出版又指导研究生撰写硕士、博士论文者有台静农、缪天华、彭毅、傅锡壬、陈怡良、高秋凤、郑毓瑜、廖栋梁、陈炜舜、许又方、吴福助十一位。而指导硕士、博士论文虽无专著而有单篇论文发表者有李曰刚、王熙元、李鍌、王更生、李丰楙、包根弟、柯金虎、黄陶陶八位。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屈原学集成》于“港台屈原学学者综述”曾介绍苏雪林、吴天任、张正体、史墨卿、高秋凤、陈怡良、王熙元、缪天华、何敬群、彭毅、王幻、杨胤宗、刘大澄、郑坦、王世昭、郑鸿之、魏子高、鲁瑞菁、邱宜文、潘富俊、吕胜由、吕正惠、廖栋梁、黄碧莲、周锦、傅锡壬计26位台湾学者。

在诸多学者专家中,考虑其本身研究成果及对台湾楚辞研究之影响力,个人以为苏雪林、台静农、缪天华、何锜章、史墨卿、彭毅、傅锡壬、陈怡良、高秋凤、廖栋梁十位值得推介。

(一)苏雪林(1897-1999)

苏氏之楚辞研究成果显著,不仅出版专著《屈原评传》、《昆仑之谜》、《屈原与九歌》、《天问正简》、《九歌中的人神恋爱问题》、《楚骚新诂》、《屈赋论丛》七种,又发表单篇论文69篇[29],可谓著作等身。1993年又出版《我研究屈赋的经历与所遵循的途径》一书,1997年1月21日以将近百龄之寿,抱病撰写《我一生研究楚辞的成绩》。

苏氏研究楚辞,以全部屈作都蒙有异域文化色彩为立论的主轴,因此所论述往往引来非议,但对楚辞研究的开拓、深掘却有重要意义。

郭杰对《屈赋论丛》的评论是有相当代表性的。郭氏云:

苏雪林这部《屈赋论丛》,是以“域外文化进入中国”为历史文化背景,从外来文化影响的 角度阐释屈赋的著作,其中涉及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等多种学科而加以综合运用,因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该书在资料的搜寻论解上独具特色,可以说是在楚辞学的古老领域中开拓出一片新的领地,富于原创性的意义。当然,这种研究方法前所未有,作者在纵横驰骋于各门学科、各种材料的同时,对材料本身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鉴别,对自己的研究方法似乎还来不及作更多的自省和提高,所以也留下许多令人疑惑而不能信服的漏洞。例如有时在说明屈赋受“域外文化”影响时,只是罗列了某些表面相似(如语言、宗教的某个层面上的相似),就断然下了结论。但其间的关联究竟如何,至少从作者给予的材料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此等等,使本书留有一些有待商榷之处。

崔富章《楚辞书目五种续编》著录《楚骚新诂》、《屈原与九歌》、《屈原评传》、《九歌中的人神恋爱问题》、《屈赋论丛》。《楚辞著作提要》著录《屈赋论丛》,《楚辞学通典》著录《屈原评传》、《屈原与九歌》、《天问正简》、《屈赋论丛》。从著录情况,可见大陆学者对苏氏研究成果颇为了解。

郭杰在“《屈赋论丛》提要”中言:

早在二十年代末,她撰写《〈九歌〉中的人神恋爱问题》,就以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角度,开拓了楚辞研究的新局面,引起很大反响。1952年她由法国移居台湾后,更在楚辞研究方面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著述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堪称是一代大家。尤其她从1973-1980年间完成的系列著作《屈原与九歌》、《天问正简》、《楚骚新诂》、《屈赋论丛》这四部辉煌巨著,多达160万字,汇集了其毕生楚辞研究的心血结晶,树立了楚辞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一段话可作为苏先生楚辞研究的定评。

苏氏不仅自身研究成果辉煌,曾受教于她门下的何锜章、史墨卿、陈怡良也都卓然成家。而且她的影响力不限于台湾,大陆的萧兵、叶舒宪在楚辞和上古神话研究方面的新探索,基本上是沿苏氏的研究途径的。

苏氏既是台湾研究楚辞成果最丰硕的学者,也是开启台湾楚辞研究的大师。其研究成果的介绍史墨卿先生曾有《苏雪林的屈赋研究》、《苏雪林教授著作提要》等文章介绍,大陆黄中模先生也撰有《楚辞学史上的不朽丰碑——简评苏雪林教授的屈原研究》,皆可参看。

(二)台静农(1902-1990)

台静农先生1947年9月发表于《台湾文化》第1卷第2期的《屈原〈天问〉篇体制别解》可以说是台湾楚辞研究石破天惊的第一声春雷,开启了台湾的楚辞研究。《读骚析疑》(1977年3月)则是其讲授《楚辞》课时的所见所得。

专著《楚辞天问新笺》,郭杰评曰:

本书的显著特色,首先是善于吸收古来学者解说楚辞的重要成果,正确的则采纳之,错误的也加以辨析,使作者本人的见解立于如此广泛扎实的基础上,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作者对古代典籍文献极为了解,善于触类旁通,以此印证《天问》作品从字义到句义直到篇义,旁征博引,使作品内涵豁然开朗,给人以清新之感;第三,善于吸收最新学术成果,既包括闻一多的楚辞研究成果,也包括王国维的古史和卜辞研究成果,从而使本书的注释大大突破了旧说的局限,而达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台氏不仅在楚辞研究上有其成就,他也是最早在台湾讲授楚辞课程的学者,最早指导研究生撰写楚辞论文的教授。在他指导下,傅锡壬先生的《楚辞语法研究》成为海内外研究楚辞语法专著的第一部书,而施淑女《九歌天问二招的成立背景与楚辞文学精神的探讨》也是一部颇受好评的著作,王雪兰《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虽是泛论性的作品,但其论述较同期的其他专著更深入,尤其是能运用心理学从事研究,注意作者人格与作品风格的分析。再者,受教于台氏除傅锡壬先生外,彭毅女士也对台湾楚辞研究有很大贡献,可以说台先生是台湾楚辞研究的开山祖师。

(三)缪天华(1914-1998)

缪天华老师于1952年出版《离骚浅释》。1953年又于《中国语文》陆续发表《怀沙》、《涉江》、《哀郢》三篇“浅释”,而后于1957年出版《楚辞九章浅释》。自1959年至1960年又于《中国语文》相继发表《九歌》十一篇之译释计九篇,而后于1967年出版《九歌九章浅释》。1975年则将三书加以修订,合为一本重新排印出版,名为《离骚九歌九章浅释》。是书《楚辞著作提要》及《楚辞学通典》皆有著录。

郭杰以为:

在对屈原作品的注释方面,本书能于广采博取前人诸说的前提下,融以己见,也是颇有特色的。……注释,要言不烦,切中肯綮。……译述,其文字流畅生动,明晓易懂……总之,这是一部严肃平实的楚辞注释本,是值得阅读和参考的。

除《浅释》诸作外,缪师于1955年10月亦曾发表《屈原的〈九章〉之一——〈哀郢〉》一文,刊载于《大学生活》第1卷第6期,是台湾第一篇研究《九章》的单篇论文。

缪师指导之硕士论文为1977年黄志高撰写的《六十年来之楚辞学》。此为台湾最早研究楚辞学的专著。在戒严时期,此书的问世对楚辞研究有相当的贡献。再者,缪师于台湾师范大学长期教授楚辞课程,对后进多所启蒙鼓励。

(下略)

高秋凤,1951年生于台南,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受业于王宗乐、缪天华、王熙元诸位导师,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43637-1428146.html

上一篇:[转载]刘石林提供:台静农《楚辞》研究综述
下一篇:郭杰:楚辞: 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人文杂志》1993年第3期)
收藏 IP: 120.229.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