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其生产力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碳汇功能的强弱与生态系统的稳定。准确理解和预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动态,不仅是揭示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关键,更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制定有效生态政策的基础。然而,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模型模拟技术,如何从海量的地理数据出发,通过可靠的生态模型,最终得出具有科学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洞见,是摆在许多研究者面前的挑战。
本专题内容正是为了系统性地解决这一挑战而设计。我们将以国际先进的LPJ系列模型为核心研究工具,带领您进行一次从理论基础、数据处理、模型实操到科学分析与写作的完整深度学习。您将不仅理解从GPP到NPP、NEP/NEE的碳循环整体框架,更将掌握利用Python进行地学数据处理、运行模型进行情景模拟、分析参数敏感性、并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影响的全套技能,最终具备独立完成一项生态建模研究并形成高水平科学报告的能力。
专题一 导论
1.建立从 GPP/NPP 到 NEP/NEE、植被碳库/土壤碳库(SOC)的整体框架
2.关键量识别:GPP、NPP、Ra、Rh、NEP、NEE
3.常用模型及特点:统计/气候生产力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VPM…)、过程模型(LPJ/LPJ-GUESS、Biome-BGC)
专题二 Python入门与地学工具
1.Python环境配置与常用编辑器
2.遥感与生态建模工具库(rasterio、gdal)简介
3.Python栅格/矢量预处理:投影、裁剪、掩膜、格式转换
专题三 LPJ模型原理
1.掌握 LPJ 的模块化结构与时空分辨率(逐日/逐月、栅格)、必需驱动数据与核心参数
2.气候驱动:气温、降水、辐射(日照百分率)与 CO₂ 路径;潜在蒸散、土壤含水、光合有效辐射
3.植被功能型(PFT)与关键参数(如最大光合效率、根系分配等)的作用路径
4.碳汇入库(凋落物—土壤库)、Q10 温度敏感性、土壤分解与异养呼吸
专题四 LPJ-GUESS与扩展:动态植被与情景预测
1.了解 LPJ-GUESS 的群落/年龄级结构、干扰(火、冻融)、氮循环/冻土扩展等对碳储量预测的价值
2.LPJ vs LPJ-GUESS 的差异:个体/群落、年龄结构、扰动与迁移
3.参数敏感性与本地化思路(例如 emax、rootbeta、lambdamax、alphar 等对 GPP/NPP/NEE 的影响)
4.情景数据(SSP/RCP)驱动的长期生产力预测路径
专题五 数据与预处理:从原始驱动到“可跑的数据包”
1.数据获取:气象驱动、大气 CO₂、土壤、 土地覆盖类型、DEM
2.数据质量检查:一致性与范围、缺测与异常值处理、单位换算、物理闭合
3.数据预处理: 标准化、空间重采样与投影、缺测插补(Temporal/Spatial)、偏差订正(Bias-Correction)、掩膜与域裁剪(Mask/ROI)
专题六 参数敏感性分析与区域化设置
1.利用Morris 与EFAST敏感性分析识别敏感参数
2.评估敏感参数对 NPP、NEE的影响弹性(弹性系数/蜘蛛图)
3.引入“气候扰动”试验:+1℃、–10% 降水、–5% 辐射的 NPP 响应对比
专题七 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基于 LPJ-GUESS 模拟流域植被NPP 2010-2020变化
2.NPP 的时空变异:时间序列、空间分布、热点/冷点检测
3.二阶偏相关(NPP~T/P/SW/CO₂)与共线性诊断(相关矩阵/VIF)
专题八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预估
1.CMIP6情景(SSP2-4.5、SSP5-8.5)降尺度与偏差订正
2.基于 LPJ-GUESS 模型,利用降尺度后的 CMIP6 气候情景数据,预估流域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植被 NPP 时空变化
专题九 结果验证与评估:精度、偏差与可解释性
1.指标:R²、RMSE、偏差;物理一致性清单(能量/水分/碳收支)
2.多尺度验证:站点—流域—区域;时间(季节/年际/年代际)
3.结构化误差 vs 随机误差、气候—参数—结构三类不确定性
专题十 科学写作:从图表到论点
1.引言:研究动机与问题清晰化
2.方法:模型、数据、参数与实验设计
3.结果:图 4–6 幅,文字“先总后分”讲规律
4.讨论:不确定性、对比文献、情景含义
5.结论:回答引言里的问题,落在“可操作洞见”
总结
从植被碳循环的宏观框架入手,厘清GPP、NPP、NEE等关键量的定义与联系,并对比各类主流模型的特点,为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紧接着,进入实战环节。学习如何配置Python环境,并熟练运用rasterio、GDAL等强大工具库,对栅格与矢量数据进行投影、裁剪、掩膜、重采样及格式转换等预处理操作,为模型运行准备好高质量的“数据弹药”。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剖析LPJ模型与LPJ-GUESS模型的核心原理,包括其模块化结构、气候驱动数据(气温、降水、辐射、CO₂)的要求、植被功能型(PFT) 的参数化方案,以及碳在植被与土壤碳库(SOC)中的分配与循环过程,特别是异养呼吸和Q10温度敏感性等核心概念。
掌握了原理,下一步就是创造与探索。指导您如何获取和处理CMIP6未来的情景数据(如SSP2-4.5, SSP5-8.5),并通过偏差修正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模型可用的驱动场。学习如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如Morris、EFAST方法),识别出对NPP和NEE输出影响最大的关键参数,甚至设计“气候扰动”试验,直观感受温度、降水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
亲自模拟历史时期(如2010-2020年)流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检测其热点与冷点,并运用偏相关分析等手段解析其气候驱动力。更进一步,利用处理好的未来气候情景,驱动模型预估未来百年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严格的验证与评估(R², RMSE),辨析其中的不确定性。
关 注【科研充电吧】公 众 号,获取海量教程和资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