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yanjiayo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yanjiayou

博文

【SWMM建模】掌握GIS数据处理、排水防涝评估、海绵城市设计及SWMM二次开发,成为排水系统建模的全能高手!

已有 224 次阅读 2025-5-13 10:2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类模型软件的不断涌现,排水系统模型在城市洪灾评价与防治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然成为防洪防灾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美国环保局的雨水管理模型(SWMM)作为全球最为知名的排水系统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备受青睐。SWMM能够精准模拟降雨和污染物质从地面、排水管网、蓄水设施到受纳水体的全过程,无论是单一事件还是长期连续时期都能轻松应对。该模型软件不仅小巧快捷,而且源代码公开,为科研、设计咨询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本教程重点围绕SWMM的快速建模方法展开,深入讲解如何高效利用SWMM进行排水系统建模。同时,还会涵盖SWMM与其他常用软件(如AutoCAD、ArcGIS、MS Office)之间的数据转换技巧。以实际案例为依托,生动演示如何实现SWMM与其他软件的数据交换与协作,助力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多种软件的无缝协同,大幅提升建模效率。此外,对SWMM二次开发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员深入理解二次开发的流程与理念,并掌握初步的二次开发操作方法。

🔹 通过学习,全面掌握以GIS、CAD数据为基础的SWMM建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复杂城市排水系统模型的搭建。同时,深入学习SWMM在排水防涝、海绵城市设计等工程实践领域的应用技巧,熟练运用SWMM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深刻理解SWMM二次开发的核心流程与先进理念,并具备实现初步二次开发操作的能力,为今后的科研与实践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目标】:

1、掌握GIS、CAD数据为基础进行SWMM建模方法,能够完成复杂城市排水系统模型的建立

2、掌握SWMM在排水防涝、海绵城市设计等工程实践领域的应用方法

3、理解SWMM二次开发的流程及理念,能够实现初步的二次开发操作

专题一 GIS数据在SWMM建模过程中的应用

1.利用CAD、GIS软件及数据实现管段、节点数据的批量处理:管段属性数据的处理、节点的自动生成、节点属性的自动读取

2.利用GIS软件实现节点、管段拓扑连接关系的建立:管段与节点之间网络关系的自动建立

3.利用GIS软件实现汇水子区域的自动划分:利用节点的分布特征进行汇水子面积的自动划分

4.利用GIS软件实现汇水子区域参数的计算与赋值: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的使用,实现汇水子面积不透水面积比例、平均坡度等属性值的自动计算机赋值

5.利用GIS软件实现SWMM的快速建模:通过对SWMM模型文件格式的分析,实现SWMM模型文件的快速编辑,从而快速的实现大规模管网模型的建立

专题二 SWMM在城市排水防涝评估中的应用

1. 受纳水体边界条件设定及调蓄容积的设置:天然水体水位条件的设置,天然水体调蓄能力的利用效率评估

2. 节点溢流结果分析及溢流节点专题图的制作:利用模拟结果获取节点溢流信息,并通过SWMM模型与GIS的配合绘制溢流节点专题图

3. 管段超载结果分析及瓶颈管段专题图的制作:利用模拟结果获取管段超载信息,并通过SWMM模型与GIS的配合瓶颈管段专题图

专题三 SWMM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 SWMM对LID措施的模拟方法:讲解SWMM中对于生物滞留网格、渗渠、植草沟等典型海绵措施的实现方法

2. 利用SWMM对现状地表进行海绵指标评估:在没有海绵设施的情况下,如何利用SWMM评估现状地表的水文特性

3. 利用快速建模方法实现小海绵结构的SWMM建模:实现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面源污染削减率的计算

专题四 SWMM二次开发方法及应用案例

1.SWMM二次开发基础知识讲解:SWMM源代码编译、接口函数调用、结果文件格式分析及读取方法

2.SWMM二次开发应用案例:利用二次开发功能实现不同设计方案的模型的批量计算以及不同方案模拟结果的横向比较

关 注【科研充电吧】公 众 号,获取海量教程和资源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9141-1485505.html

上一篇:基于ArcGIS、InVEST与RUSLE的水土流失模拟与分析:技术应用与案例实战
收藏 IP: 111.225.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4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