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原文出自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进陶瓷)期刊

Cite this article:
Zhu S, Jin S, Zhan L, et al. Glass network engineering of yellow-emitting Ba2Sc2B4O11:Ce3+ glass ceramics for full-spectrum light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5,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5.9221169
文章DOI:10.26599/JAC.2025.9221169
ResearchGate:Glass network engineering of yellow-emitting Ba 2 Sc 2 B 4 O 11 :Ce 3+ glass ceramics for full-spectrum lighting
1、 导读
近年来,紫光激发全光谱照明技术快速发展以满足高品质健康照明需求,但关键黄色荧光粉因紫光吸收弱及发光量子效率低仍短缺。本文通过玻璃网络工程调控 B2O3-BaO-Sc2O3 体系,制备紫光激发黄光 Ba2Sc2B4O11(BSB):Ce3+ 微晶玻璃(GC)。优化前驱玻璃 [BO3]/[BO4] 比值,为原位析晶非均匀成核创造条件,推动其高结晶度析晶。该材料量子效率达 95.0% 且稳定性优异,团队还据此构建 LED/LD 驱动全光谱光源,显色指数超 93,显著提升照明质量。研究凸显玻璃网络工程的关键作用,为高性能微晶玻璃设计提供新思路。

2、 研究背景
全球固态照明(SSL)爆发式增长,荧光粉转换技术应用广泛。当前主流方案为 450-460 nm 蓝光 LED/LD 搭配荧光粉产白光,但存在光谱连续性差、蓝光危害等问题。随健康生活需求提升,下一代照明需求已从高亮度升级为兼顾高亮度、超高显色指数与健康。因此,400-420 nm 紫光 LED/LD 搭配多色发光材料的全光谱方案应运而生,具有高色彩保真度、与阳光高度相似的优势。
然而,现有发光材料多为传统方案开发,可被蓝光或 NUV 有效激发,在紫光下光学性能欠佳。如 YAG:Ce3+ 荧光粉,因对紫光吸收不佳,激发波长从 450 nm 蓝光转为 410 nm 紫光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从 97.0% 降至 75.0%。全光谱照明时代下,其竞争力将减弱,或失市场主导地位。当前 SSL 用高性能紫光激发黄色发光材料严重短缺,凸显开发紧迫性。
3、 文章亮点
(1)提出一种玻璃网络调控策略,通过优化[BO3]/[BO4]比率改变玻璃网络结构,为原位玻璃结晶过程中的异质成核创造有利的位点,实现性能优化;
(2)获得的BSB:Ce3+微晶玻璃实现 95.0% 的内部量子效率和 46.0% 的外部量子效率,并在光湿热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大多数高性能紫光激发荧光粉材料;
(3)将该材料应用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驱动的全光谱光源,均表现出非常出色的性能,显色指数(CRI)超过93,确保了卓越的整体色彩再现质量,优于多数紫光激发荧光粉和玻璃陶瓷荧光材料。
4、 研究结果及结论
本研究设计xB2O3-2BaO-Sc2O3-yCeO2(x = 2.0-3.0, y = 0.01-0.15)系列前驱体玻璃,通过熔融淬火-原位结晶方法,成功制备BSB:Ce3+ 微晶玻璃。GC 在 410 nm 紫光激发下发射 540 nm 黄光(FWHM = 127 nm),内量子效率(IQE)达 95%、外量子效率(EQE)达46%,显著优于 BSB:Ce3+ 与 YAG:Ce3+荧光粉;当 B2O3含量 x = 2.6 时,GC 辐射跃迁率最高、非辐射跃迁率最低,光学性能最优。

图1 前驱玻璃成分设计、结构分析及光学性能表征
XRD分析表明,经 900℃原位析晶后,前驱玻璃中成功析出 BSB 晶相。外观上,日光下 PG 透明、GC 呈黄色,紫外光下 GC 发黄光,这直观显示出材料晶化前后光学差异。此外,TEM 观察到 GC 中 BSB 纳米晶与玻璃基质共存,HRTEM 显示晶格间距为 0.3308 nm (对应 BSB (221) 晶面),FFT 验证高结晶度。

图2 荧光陶瓷物相、微观结构及元素分布分析
XPS、11B MAS-NMR 与 FTIR 证实,PG 和 GC 中均含 [BO3] 三角形与 [BO4] 四面体,且 GC 中 [BO4] 占比随 B2O3含量增加而提升。低 B2O3时玻璃网络以 [BO3] 为主,易均质成核(成核密度低、结晶度差);x = 2.6 时 [BO3]/[BO4] 优化,促进非均质成核,GC 结晶度最高;B2O3过量则网络过致密抑制析晶,此结构调控为高量子效率奠定基础。

图3 玻璃网络结构演变及析晶机制分析
进一步地,BSB:Ce3+ GC还表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在150°C时,其PL强度保持了室温值的43%(而BSB:Ce3+荧光粉为29%);在85°C/85%相对湿度下存放20 天,GC保持了初始强度的92%;水浸 30 天后,强度仅损失了 7%(荧光粉为 56%)。上述结果表明,致密玻璃基质不仅保护 BSB 纳米晶免受外界侵蚀,还抑制非辐射跃迁,赋予 GC 优异的环境适应性。

图4 荧光陶瓷稳定性综合评估
最后,将BSB:Ce3+ GC与 410 nm 紫色 LED 芯片和商用蓝青色/红色荧光粉配对时, WLED可产生 CRI 为 95.2(所有 R1-R15 值 >90)和相关色温 (CCT) 为 3902 K 的全光谱白光,与自然阳光非常相似。对于基于LD的照明(对于高亮度场景至关重要),GC-LD器件在105 mW/mm2下保持稳定发射1800秒,显色指数为93.3,证实 BSB:Ce3+ GC 在高功率全光谱照明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5 LED/LD 驱动全光谱照明器件性能
5、 作者及研究团队简介

朱双银(第一作者),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特别是Ce3+、Eu2+掺杂发光微晶玻璃的开发和性能改进。

李心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微晶玻璃发光材料的开发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多项省部级项目。已在Laser Photonics Rev., Adv. Opt. Mater., J. Mater. Chem. C, Sensor Actuat. B Chem.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E-mail addresses: lixy@hdu.edu.cn

陈大钦,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教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无机发光材料与器件研发,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 Adv., Adv. Mater.和Adv. Funct.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论文他引>22000次,H因子90,ESI高被引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和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浙江省杰青、省重点等各类项目。2020-2025年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和终生榜单。
E-mail addresses: dqchen@fjnu.edu.cn
作者及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上发表的相关代表作:
1) Yang Z, Zheng S, Xi G, et al. Patterned phosphor-in-glass films with efficient thermal management for high-power laser projection displays.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3, 12(11): 2075-2086.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3.9220809
2) Ma Y, Li X, Wu L, et al. Preparation of (Lu,Y)3(Al,Sc,Cr)2Al3O12 phosphor ceramics with high thermal stability for near-infrared LED/LD.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4, 13(3): 354-363.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4.9220860
3) Pang T, Lin S, You F, et al.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crystallinity and transparency in Tb3+-doped nano-glass-ceramics for high-resolution X-ray imag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5, 14(8): 9221122.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5.9221122
《先进陶瓷(英文)》(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期刊简介
《先进陶瓷(英文)》于2012年创刊,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大学新型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创刊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主编为清华大学林元华教授、郑州大学周延春教授和广东工业大学林华泰教授。该刊主要发表先进陶瓷领域的高质量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学术论文,涉及先进陶瓷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评价的各个细节,尤其侧重新材料研制和先进陶瓷基础科学研究等重要方面,致力于在世界先进陶瓷领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先进陶瓷学科的发展。已被SCIE、Ei Compendex、Scopus、DOAJ、CSCD等数据库收录。现为月刊,2024年发文量为174篇;2025年6月发布的影响因子为16.6,连续5年位列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材料科学,陶瓷”学科33种同类期刊第1名;2024年11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领军期刊项目;202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材料科学1区Top期刊。2023年起,本刊结束与国际出版商的合作,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独家发布,标志着该刊结束多年来“借船出海”的办刊模式,回归本土独立运营,也是我国优质英文期刊中最早回归国产平台的期刊之一。
期刊主页: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投稿地址: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acer
期刊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journal/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2227-8508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092-150724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