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
2024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 精选
2025-4-19 07:21
阅读:5535

摘要: 文章简介了2024年度我国新批准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学科分布及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分布;分析了2024年度SCI和Scopus数据库新收录的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名录及学科分布、主办单位、影响力指标等主要特征;从英文单刊、高起点新刊、集群(集团)化试点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申报及资助情况;基于2019—2023年度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年载文量等主要计量指标分析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项目的成效;并展望了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 英文科技期刊,  卓越行动计划,  期刊资助成效,  SCI,  Scopus    

2024年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启动之年,同时也是系统评估“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项目(2019—2023年)成效的合适时机。本文试图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创办、SCI和Scopus数据库收录情况、学术影响力指标,以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申报和资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回顾2024年度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概况。

1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CN号审批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4年批准了43种英文科技期刊的CN号,如表 1所示,数量与2023年持平 [1]

640 (1).png

在43种新获批CN号的英文科技期刊中,自然科学类期刊和生物医学类期刊分别为28种和15种。43种期刊全部为“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或海外英文刊回归项目(2022年26种,其中有3种为中国机构主办的海外科技期刊回归项目;2023年14种;2021年2种;2020年1种)。

43种英文新刊主管单位的分布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教育部19种(44.2%),中国科协9种(20.9%),中国科学院6种(14.0%),其他(工信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9种(20.9%);主要主办单位及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大学25种(58.1%),学协会9种(20.9%),研究院所7种(16.3%),企业2种(4.7%)。

2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SCI和Scopus数据库中的整体表现

2.1 SCI数据库新收录情况

近年来科睿唯安在SCI收录期刊的质量核查方面投入了大量工作,并断续剔除(delist)一些有问题的期刊,在评估未收录期刊(通常是决定期刊能否被ESCI数据库收录)及评估优秀的ESCI收录期刊是否调整为SCI或SSCI收录期刊的进展则十分有限,最近几年极少有期刊被SCI、SSCI或AHCI新收录。2023年SCI新收录的期刊仅为个位数,2024年优秀的ESCI期刊晋升为SCI或SSCI期刊的数量稍有增加,但也只有30多种,这也导致SCI收录期刊总数近年来稍有下降(新增期刊的数量小于剔除期刊的数量)。

2024年度SCI新收录期刊如表 2所示,远高于2023年的2种(Satellite Navigation,SusMat)和2022年的1种(China CDC Weekly)。这11种新被SCI收录期刊的出版周期分布为:季刊8种,双月刊2种,周刊1种。11种期刊中有8种为近5年(2019年以来)新创办的期刊,有7种曾经获得“卓越行动计划”一期的高起点新刊项目资助,其中有5种于2024年获得“卓越行动计划”二期的英文梯队期刊资助。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36.png

依据2025年1月20日更新的科睿唯安期刊列表(Master Journal List,https://mjl.clarivate.com/)数据,中国大陆ESCI(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为281种。对比2024年发布的JCR2023数据,中国大陆ESCI期刊为221种,因此估算2024年中国大陆新增ESCI期刊60种。预计这些期刊将于2025年获得第1个影响因子,部分期刊第1个影响因子和学科排名将会很高。

2.2 基于JCR统计的中国大陆科技期刊的整体表现

根据科睿唯安2024年6月底发布的2023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2023)统计,JCR2023收录期刊9486种,相比2022年度的9537种减少了51种,降幅为0.53%,2023年度相比2022年度的277种增加了4种,增幅为1.44%。2025年1月20日更新的Master Journal List数据显示全球SCI期刊数量减少至9460种。在全球SCI期刊总数缓慢减少的背景下,我国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仍然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

基于JCR2023的学科分区看,SCI和ESCI收录中国期刊的表现均十分强劲。如表 3所示,SCI收录的281种期刊分别有181种(64.4%)和52种(18.5%)位于期刊所在学科的Q1区和Q2区,ESCI收录的221种期刊分别有84种(38.0%)和47种(21.3%)位于期刊所在学科的Q1区和Q2区。这些排名靠前的期刊,年发文量并不低,位列JCR2023中各学科排名全球第1的21种期刊的Citable Items(Article和Review)总数为2418篇,平均发文115.1篇。表 4列出了影响因子位列学科第1且2023年发文量大于100篇的期刊名录。相信在“卓越行动计划”二期纳入发文量考核指标的引导下,期刊的出版规模还会稳步增长。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39.png

2.3 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大陆英文科技期刊分析

2024年度Scopus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150种,其中英文期刊75种(科技类70种,人文社科类5种)。新收录的70种英文科技期刊覆盖14个学科,期刊数位列前5的学科分别是:医学18种、农业与生命科学10种、工程学9种、能源7种、地球与行星科学5种。

根据Scopus于2024年6月初发布的2023年度CiteScoreTM(引用分)和Scopus中国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2024年收录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Scopus数据库收录中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期刊1477种(包括主办机构在中国的国际合作出版期刊),其中中文期刊723种,英文期刊746种,中英文期刊8种。

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学科分类,收录的1477种中国期刊中科技类期刊和人文社科类期刊分别为1350种和127种;746种英文期刊中有650种为科技期刊,一级学科排名前5的学科分别是:医学119种、工程学72种、农业与生物科学61种、地球与行星科学57种、材料科学42种,如图 1所示。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42.png

统计表明,Scopus收录的650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中,CiteScore位列所在学科Q1区的期刊有316种(占比48.6%),Q2区140种(占比21.5%)。根据CiteScore2023年度指标和科睿唯安2024年6月底发布的JCR2023统计,已被CiteScore2023收录但未被JCR2023收录的中国期刊共计835种(大多数为中文期刊),其中7种英文科技期刊在CiteScore2023的二级学科排名位于前5,如表 5所示。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45.png

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的中、英文领军期刊项目和梯队期刊项目的400种期刊中,有358种已经被Scopus数据库收录,收录率为89.5%。具体情况为:50种英文领军期刊全部被收录,150种英文梯队期刊中有149种(99.3%)被收录,100种中文领军期刊中有89种(89.0%)被收录,100种中文梯队期刊中有70种(70.0%)被收录。

3 “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英文期刊项目申报及批准情况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国科协等七部门于2024年9月底共同启动了“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设置英文单刊、中文单刊、高起点新刊、高水平办刊人才培育、集群(集团)化试点5个子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2024—2028年)。

3.1 英文单刊

相比“卓越行动计划”一期,“卓越行动计划”二期在英文单刊项目中有3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取消了重点期刊的设置,仅设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二是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分别资助50种和150种,相比“卓越行动计划”一期的150种(领军22种,重点29种,梯队99种),总数有所增加;三是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每年单项资助金额分别不超过150万元和50万元,相比“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每年单项支持额度不低于100万元、50万~100万元、40万元有较大不同。

397种期刊申报英文单刊项目,资助率为50.4%,显著高于中文单刊项目35.1%的资助率(申报数量为570种,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各资助100种)。

统计表明,“卓越行动计划”一期的22种领军期刊(A类)全部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的英文单刊项目,一期重点期刊(B类)和梯队期刊(C类)中分别有10.3%和31.3%没有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具体情况如下:22种A类项目分别有16种(72.7%)和6种(27.3%)入选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29种B类项目分别有12种(41.4%)和14种(48.3%)入选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另有3种(10.3%)没有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99种C类项目分别有15种(15.2%)和53种(53.5%)入选领军期刊和梯队期刊,另有31种(31.3%)没有入选“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

“卓越行动计划”二期入选的50种领军期刊中有43种(86.0%)为“卓越行动计划”一期资助的期刊(A类16种,B类12种,C类15种),另有7种(14.0%)为新入选的期刊;入选的150种梯队期刊中有73种(48.7%)为“卓越行动计划”一期资助的期刊(A类6种,B类14种,C类53种),另有77种(51.3%)为新入选的期刊。

3.2 高起点新刊

“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力图前瞻布局、以域选刊、突出引领,以补短板、填空白和促进优质出版资源集聚为原则,优先支持全国学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国际科技组织、“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家实验室,在传统优势、新兴交叉、战略前沿、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创办英文或中文高起点科技期刊,拓展高端学术交流阵地。2024年度高起点新刊项目的资助数量不超过50项,其中中文期刊不超过10项(根据申报情况确定具体名额)。与“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项目不同,“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不提供经费支持高起点新刊。新刊入选后,按照国家出版行政法规办理期刊创刊事宜,优先配置刊号(CN号)资源 [2]

2024年度参加高起点新刊项目答辩的英文期刊有183种,其中有45种期刊获得通过,通过率为24.6%,略高于中文高起点新刊项目20.8%的通过率(24种期刊参与答辩,5种期刊获得通过)。在45种获得通过的英文高起点新刊中,主要主办单位的数量占比分别为:大学28种(62.2%),研究院所12种(26.7%),学协会4种(8.9%),其他1种(2.2%),显示出大学在创办英文新刊方面的强劲势头 [1]

初步统计显示,“卓越行动计划”一期(2019—2023年)获得批准的189种高起点新刊和25种海外科技期刊回归项目中,已有72%(154种)获得CN号,“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高起点新刊和海外回归期刊2020—2024年度获批准CN号情况如表 6所示。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49.png

3.3 集群化试点项目中的英文期刊概况

“卓越行动计划”二期择优支持具有一定期刊数量的科技期刊集群(集团),推进集约化数字化办刊,通过自建平台或与国内自主平台合作,建设刊群门户网站、一体化投审稿系统、数字出版传播平台等,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整合集聚期刊出版资源,推进全流程自主出版,加强文献数据管理利用,形成资源集约、各具特色、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品牌刊群。

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分为A、B、C 3类,一共13项。

A类:2项,总金额1600万元/年,每项每年资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申报条件中期刊要求是刊群规模不少于50种,其中,英文期刊不少于15种,部分期刊已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25%(含25%)。获得A类资助的出版机构分别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B类:6项,总金额2400万元/年,每项每年资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申报条件中期刊要求是刊群规模不少于30种,其中英文期刊不少于10种,部分期刊已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且主要引证指标位于学科前50%(含50%)。获得B类资助的出版机构分别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融通医健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有科期刊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激光》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C类:5项,总金额500万元/年,每项每年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申报条件中期刊要求是刊群规模不少于10种,其中英文期刊不少于5种,部分期刊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获得C类资助的出版机构分别是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据统计,“卓越行动计划”二期入选的13家集群试点单位聚集了1411种中文科技期刊、324种英文科技期刊和51种中英双语及其他语种科技期刊,其中8个集群的期刊规模超过100种;集群试点单位聚集期刊共计1786种,我国超过1/3的科技期刊进入集群发展模式 [3]

4 “卓越行动计划”一期资助的英文期刊成效分析

2019—2023年实施的“卓越行动计划”一期共资助了150种英文单刊(领军期刊22种、重点期刊29种、梯队期刊99种)和214种英文新刊项目(189种高起点新刊、25种海外科技期刊回归项目)。“卓越行动计划”一期资助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英文期刊品种数量和学术影响力的大幅提升。统计表明,214种英文新刊项目中有72.0%(154种)在2020—2024年度获得CN号,占同期155种获批CN号英文新刊的99.4%。在2024年度SCI新收录我国11种新刊中,有7种为“卓越行动计划”一期高起点期刊资助项目。

为便于定量比较“卓越行动计划”一期的资助成效,本文选择2019—2023年连续被SCI收录的216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比较分析125种受资助期刊和91种非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年载文量等主要文献计量指标。

4.1 影响因子

由于研究评价、优质稿源竞争等方面的压力,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并于2019年超过SCI收录全部期刊影响因子的总体平均值 [4]

2019—2023年不同类型期刊影响因子均值演变如图 2所示。统计表明,2019—2023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总体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由2019年的3.1增长至2022年的峰值6.4,2023年稍有下降(6.2),与SCI收录全部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变化大体一致。有研究认为SCI收录各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在2021年和2022年快速增长可能与2020年有关新冠肺炎研究论文的大量发表和引用密切相关 [5]。“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影响因子均值整体高于中国SCI收录期刊和非资助期刊,由2019年的3.7增加至2022年的7.3,2023年降低至6.8。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53.png

2023年度我国SCI影响因子位列前2位的期刊是Nano-Micro Letters(NMR)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这两种期刊均获得“卓越行动计划”二期资助:NMR和STTT先后创办于2009年和2016年,影响因子分别由2019年的12.3和13.5上升至2023年的31.6和40.8,年载文量分别由2019年的43篇和104篇上升至2023年的272篇和235篇,总被引频次甚至呈数量级增长,发展势头迅猛。

4.2 总被引频次

2019—2023年不同类型期刊被引频次均值演变如图 3所示。相比SCI收录期刊总体,2019—2023年中国SCI期刊的刊均被引频次增幅十分显著。SCI收录期刊总被引频次的总体增幅为36.8%,“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和非资助期刊的增幅分别为156.3%和145.9%。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5种“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为2783.6,2023年增加至7364.9,增加值为4491.3,远高于SCI收录期刊平均增加值(2742.3)和非资助期刊的平均增加值(2088.8)。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56.png

4.3 年载文量

2019—2023年不同类型期刊平均年载文量演变如图 4所示。基于以研究论文和综述为主的可被引文献(Citable Items,列入影响因子计算的分母文章数量)的统计表明,SCI收录期刊的总体年均发文量呈现为2019—2021年平稳增长,2022年和2023年略有下降的态势,非资助期刊也呈现类似的趋势,“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则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相比2019年,2023年“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年均载文量增加了57篇,非资助期刊增加了34篇,中国全部SCI收录期刊增加了38篇,SCI收录期刊平均只增加了33篇,在四类期刊中增幅最低,“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的刊均载文量与SCI收录期刊刊均载文量相差值也相应地由2019年的52篇减少到2023年的28篇。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659.png

2023年度我国载文量位列前5位的期刊均为“卓越行动计划”一期资助期刊。如表 7所示,除Chinese Phys B(CPB)的载文量相比2019年增加幅度较小(19.9%),其他4种期刊的载文量均呈倍数以上的增长,增幅分别为:Nano Res(NR)为196.3%,Chinese Chem Lett(CCL)为116.7%,J Mater Sci Technol(JMST)为115.8%,J Energy Chem(JEC)为157.0%,这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2019—2023年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期刊的“提质增量”发展在期刊评价中也得到了充分认可:NR在卓越行动二期仍然入选领军期刊,JMST和JEC由卓越行动一期的重点期刊上升至卓越行动二期的领军期刊,CCL则由卓越行动一期的梯队期刊上升至卓越行动二期的领军期刊。

微信图片_20250418150703.png

5 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的展望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背景下,加快促进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政策和资助项目不断出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提升的环境条件持续向好,进步不断加速。由于期刊发展历史、研究评价导向等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还远不适应我国学术交流的需求。

在“卓越行动计划”的资助和示范引领下,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成就十分显著,但主要还是体现在单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方面,并且期刊的出版与传播大都还是采用与国际出版机构合作的模式。综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我国世界一流期刊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期刊出版分散且尚未形成适应现代学术交流的期刊出版集群;自主品牌的数字出版平台起步晚、资源汇聚量少、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人才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特别是专业性、具国际视野的编辑出版人才严重缺乏;期刊运营大都是长期依赖财政投入,缺少自我造血能力;等等 [7-8]

值得期刊业界关注的是,“卓越行动计划”二期在项目设计和资助的“四个优先”中,除了优先支持重要学科的中文单刊和高起点新刊,还包括“优先支持依托国内机构自主运营的期刊出版平台出版、传播的英文单刊,优先支持影响力大、数字化水平高、知识服务能力强的集群(集团)”[9],充分体现改革方向和资助导向。

建设世界一流期刊需要多方协同。在良好的政策保障、优质内容、技术赋能、人才队伍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促进下,中国期刊有望不断加速提升办刊能力和学术影响力,进而持续保持“数量增长”和“质量跃升”,最终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

致谢:资料分析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与王素、刘东霞、张铁明、陈秋霞、丁佐奇、张昕等诸位同仁进行过许多有益的讨论,在此一并深表谢忱。

参考文献 

[1] 任胜利, 丁佐奇, 宁笔, 等. 2023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科技与出版, 2024 (3): 46- 54.

[2]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 关于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的通知[EB/OL].(2024-09-30)[2025-01-09]. https://www.cast.org.cn/xw/tzgg/ZH/art/2024/art_81125414f969426e8a057b8f3c4234f1.html.

[3] 孙自法. 蓝皮书:中国科技期刊现有5211种从业人员总数3.76万[EB/OL].(2024-12-10)[2025-03-02]. https://www.cast.org.cn/xw/MTBD/art/2024/art_69811b8b9c67473d9a238bf11eb6c740.html.

[4] 任胜利, 李响, 杨海燕, 等. 2021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科技与出版, 2022 (3): 73- 83.

[5] FUNADA S , YOSHIOKA T , LUO Y , et al. Global trends in highly cited studies in COVID-19 research [J]. JAMA Netw Open, 2023 (9): e2332802.

[6] 张昕, 王素, 刘兴平.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 [J]. 科学通报, 2020 (9): 771- 779.

[7] 任胜利, 杨洁, 宁笔, 等. 2022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科技与出版, 2023 (3): 36- 43.

[8]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 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项目有关情况的说明[EB/OL].(2024-11-11)[2025-03-01]. https://www.cast.org.cn/xs/TZGG/art/2024/art_1316078699.html.

本文引用格式:任胜利,刘筱敏,宁笔,陈哲,颜帅. 2024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 科技与出版, 2025, 44(3): 55-6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092-148255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