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
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黄晓晨副教授在Ag基电接触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7-25 11:01
阅读:2061

原文出自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先进陶瓷)期刊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39.png

Cite this article:

Huang X, Li L, Ge J,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arc erosion performance of Ag-Ta2AlC composite under air conditions.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2024, 13(3): 272-281. https://doi.org/10.26599/JAC.2024.9220940

 

1导读

在空气条件下研究Ag-Ta2AlC复合材料的电弧烧蚀性能。Ta2AlC的功函数为6.7192eV高于常见增强相材料(SnO2ZrO2)电弧在Ag-20vol.%Ag-Ta2AlC材料表面集中烧蚀。当Ta2AlC含量增加至30%40%时,电弧呈分散分布。Ag-30vol.% Ta2AlC的电弧能量最低(3.395 kJ),烧蚀时间最短(33.26ms),Ag-30vol.% Ta2AlC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耐电弧烧蚀性能。烧蚀后,材料表面有氧化物生成(Ag2OAgOTa2O5Al2O3)。通过电磁力和等离子体流力的结合,表面形成喷溅和凸起的形貌,研究结果拓宽Ag-MAX作为电接触材料的应用范围。

2研究背景

继电器中电触点材料的选择对其性能至关重要。电弧放电的特点是高温、热量和能量,电弧侵蚀接触电材料,造成凹坑、喷溅颗粒、成分变化和性能下降。传统银基电接触材料,如AgCdOAgSnO2,存在铬毒性或湿润性差和温度升高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增强相材料来代替CdOAgSnO2材料。MAX相材料是一种以其良好的导电性而闻名的陶瓷材料。经过计算,Ta2AlC的功函数较高,可以用作Ag接触材料的增强相。本研究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了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30%40%Ag-Ta2AlC复合材料。对不同成分的Ag-Ta2AlC复合材料的电弧蚀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观察并记录了Ag-Ta2Al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化学变化。系统地解释了电弧蚀的机理和形貌形成原因

3、文章亮点

1.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出常见MAX相材料的功函数。

2. 从高压电器学角度解释电弧形成的过程。

3. 电磁力和等离子体流力是电弧烧蚀后Ag-Ta2AlC形貌形成的原因。

4、研究结果及结论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Ag-Ta2AlC复合材料,Ag- 10 vol.% Ta2AlC 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为 98.2%,导电率为0.141 MS/cm随着 Ta2AlC 含量的增加,Ag-Ta2AlC 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逐渐降低,导电率逐渐降低。硬度最初上升,然后下降。Ag- 30 vol.% Ta2AlC复合材料的硬度最高(97.4 HV)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319.png

经过10kV放电电压烧蚀后,Ag-Ta2AlC材料表面形成不同形貌。电弧Ag-20vol.% Ta2AlC材料的表面呈现集中烧蚀,当Ta2AlC含量增加至30%40%时,电弧呈分散分布。Ag-30vol.% Ta2AlC的电弧能量最低(3.395 kJ),烧蚀时间最短(33.26ms),Ag-30vol.% Ta2AlC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耐电弧烧蚀性能。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502.png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505.png

在高能电弧作用下,Ag-Ta2AlC材料发生分解,氧化形成氧化物。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542.png

5、作者及研究团队简介

黄晓晨(通讯作者)

科学网博客宣传-JAC09401567.png

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2018年取得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蚌埠学院,主要从事滑动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主持省级科学研究项目4项,横向课题1。在Script Materialia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Materials Letter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Ceramics International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指导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

 

《先进陶瓷(英文)》(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期刊简介

《先进陶瓷(英文)》于2012年创刊,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主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李龙土教授。该刊主要发表先进陶瓷领域的高质量原创性研究和综述类学术论文,涉及先进陶瓷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评价的各个细节,尤其侧重新材料研制和先进陶瓷基础科学研究等重要方面,致力于在世界先进陶瓷领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和促进先进陶瓷学科的发展。已被SCIEEi CompendexScopusDOAJCSCD等数据库收录。现为月刊,年发文量近200篇,20246月发布的影响因子为18.6,位列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材料科学,陶瓷学科31种同类期刊第1名。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梯队期刊项目。

 

期刊主页:https://www.sciopen.com/journal/2226-4108

投稿地址:https://mc03.manuscriptcentral.com/jacer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34092-144368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