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9月刊总览 精选

已有 1480 次阅读 2025-10-15 09:34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5年9月26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9月刊上线。本期包含1篇Viewpoint和9篇Account文章。

1.jpg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王国庆教授团队,系统总结了双链DNA末端碱基对的动态开合行为(即“纳米界面的DNA末端呼吸”)在纳米材料界面处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生物传感、纳米材料自组装和纳米器件构建中的应用。

上海科技大学王竹君教授团队强调在涉及金属材料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中,关注并缓解硅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常用的热退火与等离子体清洗预处理方法对硅污染的改善效果有限,可引入互补性的表面敏感表征技术,以区分硅基包覆层与体相金属的实验信号。通过结合多种原位与非原位观测手段,能够提升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的可靠性。

韩国科学技术院Yeon Sik Jung教授团队利用溶剂辅助纳米转移印刷(S-nTP)技术制备三维柴堆结构基底,显著提升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灵敏度、特异性与信号可重复性。作者探讨了纳米线阵列的层数和电场增强效果之间的关系,还概述了利用三维柴堆纳米结构特性开发的各类 SERS 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团队深入探讨了辐射冷却材料、吸附式蒸发冷却材料和混合被动冷却材料,重点介绍它们在电子和电气设备中的实际应用,并以前瞻性的视角探讨被动冷却材料的发展及其满足电子和电气设备不断发展的热管理需求的潜力。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Taisuke Banno教授团队介绍了从分子角度构建超分子机器人系统的三个关键研究主题:运动系统、超分子结构间的相变和由多个原细胞组成的原组织,展示了超分子化学在推动具有多功能功能的仿生适应性材料和分子系统的发展方面的潜力。

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纳米结构材料研究所Massimiliano Cavallini研究员团队讨论了电化学光刻的基本原理、发展史、电化学过程和关键应用,包括实现可再生电阻开关、功能纳米颗粒的空间选择性纳米嵌入和创建功能性表面图案等。展望未来,作者提出了提高分辨率、可重复性和与现有制造平台集成的策略,以及发展混合图案化新方法。

日本京都大学Kazuhiko Matsumoto教授和Jinkwang Hwang教授团队介绍了中温运行可充电电池(ITOB)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重点从电极和电解质的角度探讨了与中温运行相关的材料热力学性质、动力学因素和界面行为,指出了ITOB面临的界面稳定性、长期耐用性和材料兼容性等关键挑战,并提出了ITOB未来发展的方向。

河北工业大学李焕荣教授团队总结了基于 Eu3+/Tb3+ 的发光软材料的分子设计策略、材料架构和功能集成。重点介绍了坚韧的 Eu3+/Tb3+ 基软材料、自愈合发光聚合物和刺激响应水凝胶,不仅展示了可调谐的光物理行为,还展示了良好的机械适应性。信息加密、药物传感、太阳能转换和 LED 集成等新兴应用进一步展示了这些材料的多功能性。

韩国成均馆大学Nam-Gyu Park教授和首尔大学Dong Hoe Kim教授回顾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在表面结构工程、表面处理、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四方面的进展。文章还展望了克服理论效率限制和实现钙钛矿光伏技术商业化的未来挑战。

复旦大学彭娟教授团队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林志群教授团队着重讨论了共轭高分子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微观结构(包括多晶型结构、结晶取向和共晶结构等)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策略,以及这些结构对载流子传输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这类材料在微观结构研究中仍然面临的一些挑战。

AMR编辑部

2.jpg

9.jpg

1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506004.html

上一篇: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8月刊总览
收藏 IP: 121.46.25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6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