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2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8月刊上线。本期包含2篇Viewpoint和9篇Account文章。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日本京都大学Keiji Numata教授团队,介绍了课题组开发的功能性肽和丝蛋白及其组装体,阐明了大型纤维结构蛋白质的自组装机制,以及如何面向不同的应用调节它们的特性。
副封面文章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李建荣教授团队,概述了课题组在理性设计及合成化学稳定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方面取得的进展,这些材料可用于空气和水污染物的高效捕获、降解和检测。作者还讨论了稳定MOFs在环境修复中的实际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南方科技大学张文清教授和刘玮书教授团队聚焦“功能基元”这一概念,以简化复杂的结构-性能关系,弥合传统材料研究与新型大数据驱动范式之间的鸿沟。通过强调功能基元的构型及其相互作用,推动材料科学快速发展。
美国特拉华大学Kelvin Fu教授面向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的挑战,分析了现有增材制造技术的问题,呼吁在先进材料科学、多轴机器人技术、计算设计优化和智能制造系统等方面进行多学科创新,并辅以健全的行业标准、认证协议和有针对性的劳动力培训。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Rebecca E. Taylor教授团队介绍了在由柔性DNA组件制成的微泳器方面的进展。课题组将模板组装与结构DNA纳米技术相结合,构建出具有灵活性、响应性和更高结构复杂性的微泳器,并验证了流体动力学微泳器模型的速度预测,还讨论了在异种核酸(XNAs)和细胞界面DNA纳米技术方面的并行研究将如何推动未来全有机、专业化的微泳器的创造。
上海交通大学麦亦勇教授团队总结了双连续多孔结构立方相粒子的结构特点、合成策略,及其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双连续多孔结构立方相粒子的三维周期性拓扑结构、高斯负曲率表面、均匀的应力分散等特点,可实现高活性位点利用率、高效的物质/电荷输运与能量捕获,超高的结构稳定性等,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应用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美国Brewer Science公司Jiadeng Zhu博士和扬州大学高春霞教授团队介绍了PEDOT:PSS 纤维的基本电化学原理和面临的挑战,全面分析了利用湿法纺丝制备PEDOT:PSS纤维的机理和调控机制,包括凝固浴控制、聚合物混合以及后处理,最后总结并提出该领域关键研究方向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日本东北大学Hiroshi Masumoto教授和中国湖北大学曹洋教授团队系统回顾了过去十年间自旋相关隧穿效应的发展历程,总结并展望了磁阻、磁电和磁光等多物理耦合现象在功能材料与器件中的应用潜力,为磁电功能材料的器件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设计指导。
复旦大学魏大程研究员团队介绍了超临界溶剂热法作为一种变革性手段,可同时实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的超快速合成和高结晶度。它不仅将合成范围扩大到了以前无法获得的拓扑结构和连接化学,还为将COFs集成到高性能光子、电子和生物医学设备中铺平了道路。
上海交通大学何前军教授团队简要概述了氢医学材料的最新进展,包括氢生物探针和氢传递材料,以及其典型的生物医学应用,展示了氢医学材料的前瞻性视角,试图解决当前氢医学领域的临床挑战。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李颖教授团队系统综述了机器学习在预测聚合物材料性能及辅助开发新型高性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对未来聚合物材料研发模式的变革性影响。研究表明,机器学习辅助设计有望彻底重构传统材料开发范式,实现适用于多场景应用的可持续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快速定向开发。
AMR编辑部
2025年9月9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5058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