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R科普视频系列:I-III-VI族纳米晶助力环保显示技术
本期视频聚焦“I-III-VI族纳米晶助力环保显示技术”,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唐爱伟教授团队的AMR述评文章“Component Engineering in Multinary Alloyed I-III-VI Type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s for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制作。欢迎观看!
作者解读
随着显示设备向更薄、更鲜艳、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传统Cd基量子点因毒性问题逐渐受到限制。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体凭借其低毒性、原料丰富、可调发光范围和灵活的组分调控,成为替代Cd材料的有力竞争者。这种新型材料不仅在环保方面优势明显,更具备在发光性能上不断突破的巨大潜力。
I-III-VI族半导体纳米晶体,它们的本质就是由三种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微小颗粒。其中,“I”通常是铜或银,“III”是铟或镓,而“VI”是硫或硒。由于这类材料的组成元素种类比较多,科学家通过改变元素的搭配比例,可以调控材料的能带结构,进而灵活地改变材料的发光颜色,从蓝色到红色,甚至延伸到近红外,几乎覆盖了人眼能看到的全部色彩。为了实现更亮、更纯、更稳定的发光,通过“组分工程”和“界面设计”双管齐下, I-III-VI族纳米晶的光电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
有鉴于此,北京交通大学唐爱伟教授团队在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上发表述评文章,全面总结了I-III-VI族纳米晶组分调控与器件设计的最新成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欢迎阅读!
扫码阅读Account原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9991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