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AMR作者获第七届“科学探索奖” 精选

已有 3975 次阅读 2025-8-27 10:02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AMR作者获第七届“科学探索奖”

屏幕截图 2025-08-27 095728.png

2025年获“科学探索奖”的AMR作者

化学新材料

杨四海,北京大学

前沿交叉

宋成,清华大学

关于“科学探索奖”

“科学探索奖”是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支持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全职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男性45周岁及以下、女性48周岁及以下。“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联合杨振宁、饶毅、陈十一、程泰宁、高文、何华武、李培根、毛淑德、潘建伟、施一公、邬贺铨、谢克昌、谢晓亮、张益唐等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

获得历届“科学探索奖”的AMR作者

化学新材料

郑南峰,厦门大学;马丁,北京大学;王训,清华大学(第一届)

张杰鹏,中山大学(第二届)

彭海琳,北京大学;袁 荃,湖南大学(第三届)

李剑锋,厦门大学;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凡,复旦大学(第四届)

许华平,清华大学;曾杰,安徽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五届);

程群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

杨四海,北京大学(第七届)

能源环境

巩金龙,天津大学;刘玮书,南方科技大学(第一届)

颜河, 香港科技大学(第二届)

卢怡君,香港中文大学(第三届)

李先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第四届)

张新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强,清华大学(第五届);

郭玉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六届)

先进制造

王钻开,香港城市大学(第二届)

前沿交叉

郭雪峰,北京大学;郭少军,北京大学(第一届)

朱嘉,南京大学(第二届)

侯旭,厦门大学;彭慧胜,复旦大学;赵立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四届)

宋成,清华大学(第七届)

屏幕截图 2025-08-27 100125.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99264.html

上一篇:AMR文章推介:生物医用材料/纳米生物医学专辑(一)
下一篇:AMR Account|解放军总医院赵彦涛研究员团队:基于“压电网络”理论的大范围骨缺损的快速修复
收藏 IP: 117.185.36.*| 热度|

2 史晓雷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0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