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7月刊总览
2025年7月25日,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述评》2025年7月刊上线。本期包含1篇Viewpoint和9篇Account文章。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王中阳教授团队与华盛顿大学Ramani教授、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Sankarasubramanian教授合作团队,系统总结了微尺度双极界面(PMBI)的设计原理与性能优势,详细讨论了其在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体系中的应用突破,并对未来自修复界面、光-电耦合调控等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副封面文章来自韩国蔚山国立科学技术研究所Ji-Hyun Jang教授团队,全面分析了三维石墨烯结构的各种合成方法和化学修饰,强调了其在能源存储、能源转换和环境应用方面的变革潜力。作者还指出,可扩展性、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碳基材料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对结构和化学特性的精确控制等仍然是其广泛应用的主要挑战。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Maksym V. Kovalenko教授团队综合电流密度、累积面积容量、面积容量和 LLZO 厚度四项关键参数评估了结合 LLZO 固态电解质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现有水平仍远低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商业标准,作者因此指出了阻碍此类材料开发的关键问题,如数据完整性、电池软短路情况、文献数据透明度和LLZO 膜厚度等。
西班牙马拉加大学Miguel A. G. Aranda教授介绍了利用同步辐射 X 射线纳米成像技术研究水泥早期固化过程的工作,并讨论了这些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作者期望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能阐明添加剂在加速低碳水泥水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有望进一步提高早龄期水泥的机械强度。
解放军总医院赵彦涛研究员团队系统综述了骨修复支架基于天然骨组织成分、物理结构和生理功能的仿生构建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通过表面形貌调控、活性成分修饰重构细胞外基质工程支架以及压电信号引入直接或间接的调控成骨功能机制,进一步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压电网络”理论的骨修复模式,实现不同部位大范围骨缺损的快速修复。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Karl Mandel教授团队概述了磁性超粒子的设计概念以及将其集成到主物体中的挑战和机遇,然后结合磁粒子谱解析粒子记录的关于环境刺激的信息。该技术有望将被动物质转化为可感知的信息系统,应用于材料的预测性维护、再利用与回收和工业数字化等领域。
北京大学雷霆教授团队着重介绍了课题组发展的调控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器件性能和生物界面的方法,包括高性能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优化,以及半导体水凝胶界面构筑等策略,同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福州大学姚建年院士团队介绍了利用八面体铱 (IrIII) 和钌(RuII) 配合物制备发光晶体方面的进展。通过配体取代基调控及伴随光捕获能量转移的掺杂策略,可制备结构与组成明确的可调谐二元晶体,克服聚集猝灭效应。团队已制备了具有高性能线/圆偏振发光和电化学发光的分子晶体,并具体展示了它们在偏振光波导和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鲁广昊教授团队重点介绍了亚层吸收光谱(FLAS)技术的机理,选择性刻蚀的辅助技术,深度分辨分析方法,和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文章旨在展示FLAS如何与依赖于薄膜深度的变量相关联,并为优化有机电子器件的性能提供方法框架。
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同济大学罗巍教授团队对石榴石基无负极固态电池( AFSSB) 的独特优势进行了评估,总结了界面动力学方面的理解和挑战,讨论了提高界面电荷转移动力学的关键参数以及改善石榴石基电解质和电流收集器之间的界面接触和锂离子传输的创新策略,最后探讨了AFSSB未来改进和实际应用的发展方向。
AMR编辑部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981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