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材料研究述评》2024年11月刊总览
本期正封面文章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魏磊教授团队,基于基础研究从材料学和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在热拉制半导体纤维制备过程中缺陷的产生及稳定化策略;从应用探索出发,总结了基于热拉制半导体纤维的器件应用于多个领域的优势。最后,作者概述了该研究方向上有探索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副封面文章来自美国阿克伦大学郑洁教授团队,重点总结了基于宏观相分离策略的设计理念及在结构水凝胶(特别是双网络和双层凝胶)的拓扑网络和多尺度层次结构的可控调节;作者重点阐述并分析由团队首次提出的两类宏观相分离策略,首次实现连接双层结构和双网络结构这两个水凝胶领域看似完全没有联系的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陈立桅教授团队总结了基于框架材料的固态电解质的最新进展,并讨论了影响这些框架内离子对解离和自由离子扩散的因素。适当带电的框架、客体辅助以及提高空隙利用率有助于提升离子传导性。了解此类材料的导电机制、开发实用的制造方法以及探索新的功能性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
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Evgenii V. Kondratenko教授团队针对铁基催化的CO2-FTS过程,展示了将数据科学、可控合成结构组分明确的 FexOyCz 材料、原位/工况表征技术和动力学研究结合起来的潜力,从而从机理和动力学角度深入了解催化剂动力学及其对产物形成的影响,从而控制 CO2-FTS 中的产物选择性。
新加坡科技局Seh Zhi Wei教授团队基于最近镁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和课题组自身的研究,对镁离子正极材料的设计进行了充分的概述,以及对未来镁离子电池正极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展望。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Eugene Y.-X. Chen教授团队介绍了最近在催化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方面取得的进展,实现了高摩尔质量和高韧性聚(4-羟基丁酸酯)(P4HB)的合成,同时表现出完全的化学可循环性。
印度博帕尔科学教育和研究所Abhijit Patra教授团队重点介绍了可溶液加工无定形交联多孔有机聚合物(SCPOPs)领域的进展,介绍了各种设计策略和功能导向型应用,为深入研究设计新型可加工功能多孔材料铺平道路,满足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福州大学姚建年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王要兵研究员团队介绍了用于人工光合作用的分子光电化学材料的相关概念,强调了它们在实现多种功能基序方面的结构优势,从分子层面概述了这些基序的设计原则和运行机制。文章介绍了针对不同功能的三个分子组装的案例,还讨论了分子内光诱导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在每个功能基序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概述了调节分子组装体以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的主要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东南大学褚光教授介绍了纤维素纳米晶(CNC)在薄膜和流体中可控自组装制备光子材料和复杂软物质方面的进展。采用的策略包括:引入功能性客体共组装;将CNC自组装与微纳加工技术结合;通过界面空间限制来调节CNC自组装;场驱动的非平衡体系中的自组装等。
同济大学闫冰教授团队总结了功能化氢键有机框架(HOFs),尤其是镧系功能化HOFs(Ln@HOFs)杂化材料在光响应传感、智能应用及仿生设计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功能化HOFs材料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清华大学李敬锋教授团队厘清了硒化亚铜体系卓越热电性能的起源以及其实际应用面临的挑战。作者针对高温下铜离子长程迁移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有效的稳定化策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
武汉大学张先正教授团队总结了以活生物有机体为基础的活性生物材料的制备策略及其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同时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AMR编辑部
2024年12月10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材料研究述评(英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6380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