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社会的乌托邦幻象与合理重建
摘要
数字化社会的真实情境既包含信息共享、个人赋权、文化多元、城市互联等积极赋能,又包括隐私透明、资本裹挟、虚假民主、社交异化等消极势能。要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功能、推进智能社会文明转型,须批判审视数字经济的繁荣幻象、虚拟世界的自由民主幻象、数字文化的丰饶假象等数字乌托邦幻象,挖掘其形成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根源,并从技术负责任创新、制度变革、重建文化生态和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乌托邦精神等方面协同推进数字化社会的整体化建设,构建一个透明高效、协作共享、深度参与、责任共担的数字化未来。
关键词
数字化社会;数字乌托邦;技术赋能;合理重建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迭代式创新驱动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形塑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和交往方式。在这一转型进程中,技术乌托邦主义泛起。数字乌托邦作为技术乌托邦在当代的重要表现样态,是一种对数字技术盲目乐观的极端观点。它不仅遮蔽了数字技术的风险和问题,也对数字时代的文明转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误导。当前,随着我国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已进入全面深化的战略机遇期。在此背景下,认识数字乌托邦幻象的生成逻辑,揭示其背后的技术风险、制度缺陷和文化危机,对于构建透明高效、协作共享、深度参与、责任共担的数字化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数字乌托邦幻象的主要表征
数字乌托邦主义者对数字技术的发展持有过度乐观的态度,他们将数字技术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 “万能钥匙”,认为数字技术能够自动引领人类社会走向公平、自由、民主、和谐的理想社会。在他们看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所有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人类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数字乌托邦主义者往往忽视了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以及社会制度、文化观念等因素对数字技术应用的影响。这种对数字技术的盲目乐观和过度理想化,导致了数字乌托邦幻象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数字经济的繁荣幻象
在数字乌托邦主义者看来,数字经济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的经济形态,它能够打破传统经济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高速增长。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创造出巨大的财富,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繁荣时代。这种观点夸大了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忽视了数字经济背后的资本逻辑和不平等问题。
事实上,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的不平等和不稳定。数字技术的应用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导致了部分传统产业的萎缩和就业岗位的流失。例如,一些工厂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后,大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数字经济的发展还使得财富分配更加不均衡,大型数字平台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了巨额利润,而中小企业和普通劳动者的收益相对较少。以某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例,平台上少数头部商家占据了大量流量和订单,而众多中小商家则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微薄的利润。数字经济的繁荣幻象掩盖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容易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2.2 虚拟世界的自由民主幻象
数字乌托邦主义者认为,虚拟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空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他们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透明,能够促进民主的发展,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然而,虚拟世界中的自由民主存在诸多问题。
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并不总是真实和有效的。一些人在网络上发表极端、虚假或有害的言论,不仅扰乱了网络秩序,也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而且,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操纵的问题。一些媒体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影响公众的判断和决策。社交媒体上的虚假新闻屡见不鲜,这些虚假新闻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并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恐慌。虚拟世界中的民主参与也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投票、讨论等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缺乏实质性的影响力,无法真正改变现实社会的政治格局。
2.3 数字文化的丰饶假象
数字乌托邦主义者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各种文化产品和信息,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他们认为,数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打破了文化的地域和时空限制,使人类文化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但数字文化的丰饶背后存在着隐忧。
数字文化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假象。虽然网络上的文化产品数量众多,但其中不乏大量低质量、同质化的内容。许多网络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缺乏深度和内涵,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和观众的口味。数字技术的发展还导致了文化消费的快餐化和碎片化。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和文化产品时,往往只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体验。短视频平台上的内容虽然丰富多样,但用户往往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浏览,很难从中获得深层次的文化滋养。数字文化的发展还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由于缺乏数字化的传播手段和平台,逐渐被人们遗忘。
三、数字乌托邦幻象的生成根源
数字乌托邦幻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技术、制度和文化根源。只有深入剖析这些根源,才能更好地揭示数字乌托邦幻象的本质,为破除这一幻象提供依据。
3.1 技术根源:数字技术的片面发展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数字乌托邦幻象产生的重要前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存在着片面性。
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往往侧重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而忽视了技术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技术开发者更多地关注技术的功能和效率,而较少考虑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和提高用户粘性,采用算法推荐技术,不断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视野变得狭窄。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数字技术的获取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差距,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人们无法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而在一些发达地区,数字技术的应用则相对广泛和深入。这种数字鸿沟的存在,使得数字技术的发展无法惠及全体人民,也为数字乌托邦幻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3.2 制度根源: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技术应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主导着数字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过程中,资本的逐利性使得数字技术成为资本增值的工具,而不是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手段。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资本往往会过度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忽视技术的潜在风险和社会后果。
数字平台企业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和广告投放,获取巨额利润。然而,这种数据收集和利用行为往往存在着侵犯用户隐私的风险。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不惜采用非法手段,如恶意软件、网络诈骗等。资本的垄断也限制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大型数字平台企业凭借其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收购或打压竞争对手,阻碍了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某互联网巨头通过收购大量初创企业,将一些有潜力的新技术纳入自己的体系,从而维持自己的垄断地位。这种资本逻辑主导下的数字技术应用,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也为数字乌托邦幻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3.3 文化根源: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与人文精神的式微
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是数字乌托邦幻象产生的文化根源之一。在现代社会,技术理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技术的崇拜和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技术理性强调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对自然和社会的控制和改造,追求效率、精确性和可预测性。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人们往往将数字技术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工具,忽视了技术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逐渐式微。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尊严和自由,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体验。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数字化、虚拟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和情感沟通减少,人文精神逐渐被忽视。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虚拟形象和虚拟成就,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这种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与人文精神的式微,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数字乌托邦的幻象之中,对数字技术的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四、超越数字乌托邦:数字化社会的合理重建
数字乌托邦幻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数字技术的正确认识和应用,也阻碍了数字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一个透明高效、协作共享、深度参与、责任共担的数字化社会,我们需要超越数字乌托邦,从技术、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合理重建。
4.1 推动数字技术的负责任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数字化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这种创新必须是负责任的。数字技术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技术创新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应加强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中,要避免算法偏见和歧视的出现,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技术挑战和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字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数字技术的共同发展。
4.2 完善数字时代的制度设计
制度是规范和引导数字技术应用的重要保障。为了避免数字技术被资本逻辑所主导,我们需要完善数字时代的制度设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对数字平台企业的监管,规范其市场行为,防止资本的垄断和无序扩张。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用户个人数据的保护,确保数据的合法使用和安全存储。要完善数字时代的民主制度,拓宽公众参与数字治理的渠道,提高公众在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话语权。通过建立在线民主平台、开展公众咨询等方式,让公众能够充分参与数字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使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4.3 重建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态与核心价值理念
文化是数字化社会发展的灵魂。为了克服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和人文精神的式微,我们需要重建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态与核心价值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体验。在数字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中,注重融入人文关怀,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要培育数字时代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开放、共享、合作、责任的精神,营造良好的数字文化氛围。
4.4 弘扬积极的乌托邦精神
乌托邦精神具有批判性和建构性,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数字化社会建设中,我们应弘扬积极的乌托邦精神,批判数字乌托邦幻象,同时以科学的态度构建数字化社会的美好未来。要鼓励人们对数字技术的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敢于质疑和批判数字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通过学术研究、公众讨论等方式,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避免陷入盲目乐观或悲观的情绪之中。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数字化社会的建设,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类福祉做出贡献。利用数字技术改善教育、医疗、环境等公共服务领域,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
数字乌托邦幻象是数字时代技术乌托邦主义的表现,它掩盖了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诸多风险和问题。通过对数字乌托邦幻象的表征、根源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超越这一幻象、实现数字化社会合理重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数字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看待数字技术,既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又要警惕其潜在风险。通过推动数字技术的负责任创新、完善制度设计、重建文化生态与核心价值理念以及弘扬积极的乌托邦精神等多方面举措,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数字化未来,让数字技术真正成为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陈金友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5898-149345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