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泰关系小思考
童马胤
中国和泰国是历史上的友好领邦,中国和泰国历史上的友好交往不断,人文交流历史悠久, 泰国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 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发展的一个重要枢纽, 也是东南亚国家中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研究中国和泰国的交往史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梳理了中泰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交往,表明中泰关系,自历史发展至今,有发展的低谷期,但是总体而言,始终是以友好的关系为主旋律的。在广州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里,有一片树林见证了中泰之间的友谊。
图1 位于华南植物园游览区的在粤泰国同胞植树84株告示牌
中泰之间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中国同泰国,虽然没有直接接壤,但两国之间从古至今并没有发生过大范围的战争和冲突。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睦邻友好的典范。泰国人民是从中国南方两广地区南下迁至中南半岛的百越民族的后裔[1],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和中国云南地区的傣族同根同源[2, 3],和广西地区的壮族也有着高度相似的语言和文化[1, 3-9]。明清至民国时期,不少中国广东、福建地区的老百姓为谋生计渡过中国南海,来到了泰国[10-12],与此同时也有着从云南通过陆路进入泰国的云南裔泰国华侨[13, 14],他们将华人的文化带来了泰国。从这个角度讲,中泰“一家亲”并不是一口空谈,而是有着切切实实的血缘关系和文化纽带。进而研究中泰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古代的中泰关系
中泰两国之间的关系,无论民间还是官方从古至今都是友好的。是延续了千年的友好关系。泰国历史学家Krompraya Dhamrong Rachanuphap曾经指出“历史上没有哪两个国家可以像中泰一样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这是因为两国之间没有敌对关系, 两国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 保持交流沟通和互相帮助达千年之久”[15]。
1.1明清之前
《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中国朝廷派出的官员和华商从广西的徐闻出发, 沿着印支半岛的海岸线进入暹罗湾, 再穿过克拉海峡到达最后的目的地——斯里兰卡。《元史》记载“暹, 赤眉遗种。天历初, 尝遣使入贡。今天子嗣位, 继进金字表章。”当时的泰国王朝是素可泰王朝天子继位之时,即是古代泰国王朝的国王登基的时候向中国进金字表章,希望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据中国官方文献记载, 素可泰王国向中国派遣了9次使者。元朝则在1293年、1294年和1295年3次遣使往素可泰王国。随着历史的迁移和演变[15]。
1.2明清时期
明朝取代了元朝,成为了中国的统治者。而泰国也由素可泰王朝变成了大城王朝,而没有改变的就是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交流,1370-1643年间, 暹罗 (泰国) 向中国派出了102位使者, 使团也达19次之多。1579年明廷成立了专门翻译暹语的机构——暹罗馆, 其目的就是更为有效地处理对暹事务。据《万历起居注》载“据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萧廪呈奉内阁发下礼部手本为进贡事, 内闻暹罗国王近年屡差进贡, 所有金叶表文无从审译。看得翰林院四夷馆原未设有暹罗一馆, 已经题奉, 钦依行令该国起送通晓番字人员前来教习。”与此相对应的暹罗王室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经营和管理对华贸易。大城王朝专门负责管理对中国贸易的机构一般称为“左港厅” (华民政务司)[15]。
古代泰国(暹罗)和古代中国之间的关系,绝大多数是属于宗藩关系的一种,属于中华朝贡体系的一部分。清代中国和暹罗之间的宗属关系是清廷宗属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个关系自清朝初年时,建立到咸丰和同治年间终止,这种关系最终在近代时,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而被迫走向灭亡[16]。
2.近代的中泰关系
二战期间泰国在日本的支持下以“大东亚泰族联邦”和“泛泰主义”为幌子对西双版纳地区进行入侵[17]。二战胜利初期,泰国首都曼谷华侨居住区耀华力路发生泰国军警和华侨之间冲突的事件,被称为“耀华力路事件”。泰国华侨宜居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近代以来泰国华侨和泰国本地人之间不断发生了冲突。特别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泰国本地人对华侨存有偏见。进而发生了这一次反华人运动。而由于日本的战败,泰国华侨的民族主义情绪再次高涨。认为泰国政府是敌对国,而敌对国应该受到严惩。原因是一个英国军人在耀华力路外面挥舞中国国旗,引起大批华侨围观,导致交通堵塞。然后事态随之扩大变成一阵骚乱。泰国警察对其进行镇压。最终导致泰国华侨死亡140人。被捕人数达1000人。最终由中国国民政府和泰国政府进行交涉,解决了该问题[18]。除此之外,由于中国国内的国共内战,让一部分国民党军队驻扎在泰国北部地区,由此产生了美斯乐村和泰国北部的毒品泛滥的问题[19, 20]。近代之时,中泰关系处于低谷时期,其中涉及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泰国“自由泰人”运动、甚至美国政府等各方势力的角逐[21-23],使中泰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3.现代的中泰关系
3.1中泰建交前
中泰建交之前,20世纪50年代初, 冷战由欧洲扩展到亚洲, 中泰分别通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泰美军事援助协定》加入了美苏冷战体系[17]。由于冷战处于不同的阵营。中泰两国处于敌对状态。1947年通过军事政变夺取政权的銮披汶政府采取了依附美国、敌视中国的态度, 并拒绝承认新中国, 还公开宣布中国为泰国的“唯一敌人”;而中国方面则在“一边倒”的外交格局下, 也将泰国视为美国的“鹰犬”与“侵略帮凶”, 并允许在泰国政治斗争中失败而以“政治避难”为由来华的泰国领导人比里·帕侬荣居住在北京。与此同时,新中国在1953年成立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并且泰国前总理比里和其他泰国政治流亡者出席了1953年1月17日在车里 (景洪) 召开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大会,让当时的泰国当局倍感不安。担心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为颠覆泰王国的基地[24]。1954年8月至1955年3月, 《人民日报》发表《泰国亲美集团捏造谎言进行诬蔑性宣传, 目的在于维持紧张空气并转移泰国民众的视线》等文对该说法进行反驳。
在中泰建交之前,虽然有矛盾,但是也不乏友好的交往,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周恩来总理和两个泰国小兄妹之间的故事。这对小兄妹为中国和泰国之间的友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就是来自泰国帕他诺泰家族的弯威(中文名常怀)和西林(中文名常媛)。常媛的父亲桑·帕他诺泰是时任泰国总理披汶·颂堪的首席顾问和密友。他们住在北京周恩来总理的府下,周恩来总理把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而这两对小兄妹也对周恩来总理视若父亲。这段故事被传为中泰友好关系史当中的一段佳话[25]。
3.2中泰建交后
中泰在1975年7月1日建交之后,泰国的诗琳通公主曾多次访问中国,为中泰关系的缓和和润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琳通公主曾多次积极参与中国和泰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推进了中国和泰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故的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 阿杜德,在他的圣谕中强调“中泰两国地理相近,血缘相亲”。普密蓬国王生前曾多次指派诗琳通公主对中国进行访问。诗琳通公主在访问中国之后,便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了很多的书籍。在已经出版的有《踏访龙的国土》、《平沙万里行》、《雾里霜挂》、《云南白云下》、《清清长江水》、《归还中华领土》[26]。泰国诗灵通公主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就。她走遍中国大江南北,翻译中国文学作品,除此之外也创作出了不少中国文学作品,最后推动了泰国的华文教育,也推动了泰国的中国文化活动[27]。除了官方交流之外,中泰民间关系也不断发展。泰国也因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在泰国的外籍游客中,中国游客不仅数量最多,而且其旅游消费额在来泰外籍游客旅游消费额中所占比例也是第一位,中国游客的旅游购物收入已成为泰国旅游业外汇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8]。在影视剧方面,中国电视剧在泰国传播的同时[29, 30],泰国的电视剧也深受中国人民喜爱[31, 32]。
图2诗琳通公主在华南植物园手植的诗琳通含笑(Magnolia sirindhorniae Noot.& Chalermglin)2009年,华南植物园的夏念和博士等学者,经过认真签定,认为诗琳通木兰应归为含笑属,并将其更名为诗琳通含笑(Michelia sirindhorniae (Noot. et Chal.)N. H. Xia et X. H. Zhangj)。国际上还普遍使用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 Noot. & Chalermglin)这个名字。
中泰两国友好是历史大势,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从古至今渊源不断。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中泰关系的友好和交流的促进是主旋律。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之下,中泰两国的关系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范宏贵, 壮泰诸民族渊源关系研究之方法论. 广西民族研究 1999, (02), 58-61.
[2]郑晓云, 泰国傣泐人的传统维持与族群认同——基于泰国两个村寨的田野考察. 云南社会科学 2013, (03), 115-118.
[3]邹念琴. 滇藏缅印交角区泰—傣族群的迁徙流动及族际关系研究. 硕士, 云南师范大学, 2019.
[4]郭康丽, 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的服饰图案比较研究. 西部皮革 2020, 42 (17), 78-79.
[5]石仁春, 中国壮族与泰国泰族人生礼仪中的水文化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 4 (06), 39-40.
[6]覃乃昌, 从歌舞及其传授看壮泰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 民族艺术 1996, (04), 13-21.
[7]游辉彩, 泰语与壮语人体词指称“人”的认知比较. 当代外语教育 2018, (00), 131-139.
[8]陆天桥, 东南亚语言焦点标记~*ko的词源研究. 民族语文 2019, (06), 19-28.
[9]罗美珍, 从语言角度看傣、泰民族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上的渊源关系. 民族语文 1992, (06), 25-32.
[10]李丽虹, GMS五国华人华侨中华文化认同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2 (01), 148-156.
[11]马丽娜. 泰国华人妈祖信仰—跨族群的交际. 硕士, 广西民族大学, 2016.
[12]庄国土, 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南洋问题研究 2008, (01), 69-81.
[13]纳静安, 泰国北部云南华人的文化认同.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8 (05), 75-79.
[14]Yamkonglert, S.; 杨柠聪, 论泰北云南籍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以美斯乐为例. 实事求是 2017, (01), 80-86.
[15]庄国土, 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2), 5-14.
[16]柳岳武, 清代中暹宗属关系探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2 (04), 111-117+149.
[17]王阳林,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泰关系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问题的缘起. 东南亚研究 2011, (05), 52-57.
[18]夏玉清, 建交与护侨:中泰就1945年“耀华力路事件”的交涉. 东南亚研究 2015, (04), 67-73+91.
[19]李颖, 扎根泰北的国军后裔们. 齐鲁周刊 2015, (29), 30-31.
[20]林明丽. 泰北美斯乐原国民党孤军后代华文教育发展研究. 硕士, 华侨大学, 2019.
[21]谢燕菲. 美国与泰国“自由泰运动”的关系研究(1941-1945). 硕士, 赣南师范学院, 2015.
[22]周寒丽, 二战期间泰国“自由泰运动”的兴起及其活动. 东南亚纵横 2013, (02), 59-64.
[23]吉学立, 论泰国自由泰运动中的美国因素. 商 2016, (12), 80.
[24]何志明, 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成立而引起的中泰危机. 文史天地 2012, (06), 4-7.
[25]付志刚, 一个泰国家族的中国情. 时代邮刊 2019, (21), 48-49.
[26]李杨; 李辉, 中泰一家亲. 乐器 2020, (09), 66-69.
[27]朱宏华, 澜湄命运共同体视阈下诗琳通公主的中国文化活动分析.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 38 (04), 95-99.
[28]张文馨. 中国游客赴泰国曼谷旅游购物消费行为研究. 硕士, 大连海事大学, 2020.
[29] PINKUL), 周. M. 论中国偶像剧在泰国的传播. 硕士, 浙江大学, 2015.
[30]王奕雯; 李淼; 李悦, 中国古装电视剧在泰国影视市场发展研究. 时代经贸 2018, (14), 76-78.
[31]SaPthonglang), 高. L. 论泰国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 硕士, 浙江大学, 2014.
[32]张世薇. 泰国电视剧及其在中国传播的研究. 硕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