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根据现代生命科学的观点,生命体本质上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关联的、极其复杂的生化系统。其以细胞为单位构筑起规模庞大的复杂网络,无论是生理机能、新陈代谢还是意识、人格与情感皆来源于其对应的网络结构。另一方面,按照普利高津的观点,生命体从热力学的角度也可以看作一个偏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使其可以从无序中构建起秩序,并通过源源不断的从外界摄取负熵来抵消生命活动所带来的熵增,从而使自身维持在一个低熵、高度有序的状态。
容易看出,以上这两种观点与我国自古以来的中医理念不谋而合,事实上中医很早就将人体看作一个动态平衡、可自我调节的复杂系统,以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为基础,将其与五脏(肝、心、脾、肺、肾)之间建立起对应的相生相克的依附关系和运行规律。在此基础上,历经两千余年,经由诸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历代中医大家的精心打磨,已经成为了一套极其精致、高效的理论体系。
至于生命系统的底层运行机理,直到现代我们才知道可以归于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与此对应的中医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这两大微观机制的统计平均。即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变量、以相生相克作为系统驱动的唯象模型,这是异于现代医学范式的,对生命系统从整体视角的一种高效近似。换言之,中医和分子生物学与神经科学之间的关系,很像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统计物理学的底层机制是量子力学,以等概率原理进行统计平均,便有了基于热力学四大定律的平衡态热力学的唯象模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23670-1404146.html
上一篇:
每日哲科脑洞07:意识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