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产养殖对全球粮食安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面临着产量提升和生态保护的双重挑战。环境变化和病害问题严重阻碍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了解水生动物应对环境变化的生存策略及评估水产养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明确宿主-环境-病原相互作用,构建生态养殖模式,开发功能性生物制品,建立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内容。
为此,Fishes 邀请了青岛农业大学任贻超教授和赵春彦博士创建“Ecological Aquacultur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水产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特刊。本期特刊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先进策略实现产量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增效。这些策略可能包括优化水产养殖模式、开发新型绿色饲料和益生菌、加强环境管理,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尖端技术精确监测环境参数、动物行为、病原体检测和免疫预防。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4月30日
客座编辑介绍
任贻超 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
博士生导师,围绕生态养殖与病害防控,具体研究(1) 水产动物耐受温/盐等胁迫的响应机制,筛选抗逆品系;(2) 刺参-虾/蟹/鱼的池塘-近海-深远海综合养殖模式及生态效应;(3) 开发抗菌和免疫增强微生物源活性产物,构建“替抗”养殖技术。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良种工程课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50余项,在Aquaculture, Aquaculture repor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ishes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现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技协“青岛海参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兼任《水生生物学报》编委、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养殖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青岛西海岸种业协会专家顾问等。指导研究生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以及全国“渔精英”挑战赛二、三等奖多项,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养殖模式、营养循环、微生物群、生态养殖、环境胁迫、益生菌、免疫增强剂、抗生素替代品
赵春彦 副教授
青岛农业大学
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生物繁养殖遗传学与育种生物技术和水产源微生态制剂研发与应用,包括鱼类繁殖生理及调控机理与诱导技术、人工繁育技术、种质细胞低温保存与应用技术、水产源益生菌制剂应用与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担任《渔业科学进展》、《海洋学报》和《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青年编委,于Microbiology Spectrum、Aquaculture、Theriogenology、Aquaculture Reports、Fishes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4项科研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研究领域:益生菌、肠道菌群、免疫制剂、健康养殖、生殖调控、抗逆育种、种质资源保存
了解特刊更多信息:
https://www.mdpi.com/journal/fishes/special_issues/4TW4QPYK97
Fishes 期刊介绍
主编:Maria Angeles Esteban, University of Murcia, Spain
期刊主要发表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以及渔业水产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涉及水生动物的生物学、生态学,水产动物养殖等各个方面。
2024 Impact Factor:2.4
2024 CiteScore:3.0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9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6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14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