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涵盖原生动物、线虫、跳虫、螨类、蚯蚓、蜘蛛、蚂蚁、甲虫、蜗牛等多样性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与可持续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生物通过驱动碳循环与养分转化过程、调控土壤理化性质、参与生物防控等多元途径,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力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深入解析土壤动物群落的生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为改进农业实践和促进农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基于此,Animals 期刊特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常亮正高级工程师和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管平婷副教授,联合创建特刊“Communities, Food Web,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Soil Animal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Land (农林地土壤动物群落、食物网及生态功能)”。本特刊聚焦土壤动物群落在农业系统及森林生态中的核心作用,研究主题包括解析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食物网关系、土壤动物与农田关键土壤功能的相互作用、施肥措施与土壤动物的关系、土壤动物与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动物对农林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我们诚邀国内外学者围绕以下研究方向踊跃投稿 (包括但不限于):
土壤动物群落与农田关键土壤功能 (如养分循环、碳固存、土壤结构形成等) 的互作机制;
不同施肥管理措施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土壤动物-作物-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作物生长、产量形成与抗逆性的调控效应;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的功能角色等。
本特刊将为深入理解土壤动物生态学过程、优化农林管理措施及推动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我们诚挚邀请您投稿原创研究、综述或案例分析。期待您的宝贵研究成果!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5月15日
客座编辑
常亮 项目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项目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土壤生物多样性学科组组员,兼任中国生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2010年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学博士学位,并进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2022年起担任项目正高级工程师,期间两次赴德国哥廷根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常亮正高级工程师长期聚焦黑土农田土壤动物食物网及相关生态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土壤微食物网结构、碳氮循环机制及全球变化响应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他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文章17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编专著1部。其代表成果包括揭示气候变暖对土壤微节肢动物昼夜活动的影响、阐明保护性耕作下土壤跳虫食物网对碳库的贡献等。
研究方向:农田土壤动物食物网;土壤生态功能;弹尾目;土壤动物;温室气体;稳定同位素。
管平婷 副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土壤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现任职于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2021年晋升副教授。管平婷副教授长期聚焦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在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功能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子课题,入选吉林省青年托举工程,研究成果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研究方向:土壤微食物网;土壤生物多样性;线虫;土壤生物功能多样性。
了解特刊详情:https://www.mdpi.com/si/249000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animals
Animals 期刊介绍
主编:
Clive J. C. Phillips, Eston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s, Estonia; Curtin University Sustainability Policy (CUSP) Institute, Australia
期刊主题涵盖动物学、兽医学、动物科学、动物伦理学和动物福利等方面。
2024 Impact Factor:2.7
2024 CiteScore:5.2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207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