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全球北方学者的成果接连登上顶刊时,南方团队的论文可能还在漫长的审稿周期中苦苦等待;当北方的实验数据被全球引用时,南方的同类研究却鲜有机会被看见;当“发表难、传播慢、资源少”成了南方学者的日常,当“先认证、再认可”的规则让创新声音被埋没,预印本能否成为打破这道无形高墙的关键,推动全球学术公平?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欢迎浏览Preprints.org官网了解更多有关平台和预印本的信息:
https://www.preprints.org/?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本文首发于“PreprintsOrg 预印本”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Y4KSdybPdxbbXyz2dZD8Bw
01 全球南方学者为何“失语”?
长久以来,全球学术话语权被北方国家牢牢掌握。历史上,北方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积累了教育、科研与语言方面的深厚优势[1,2];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充足的科研投入,北方不仅汇聚了世界顶尖大学和高影响力学术期刊,还在学术标准、研究方法与规范的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3]。与此同时,英语作为全球学术交流的主要语言,进一步巩固了北方在国际学术体系中的话语权[4]。
图1:全球南方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地区的大部分国家[5];全球北方主要指北美、欧洲等地的发达国家[6](图源unsplash)
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方国家在学术发展上普遍面临资源与制度的制约。科研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使南方学者在研究训练、实验条件以及学术网络的建立上难以与北方同行相比,语言障碍也使他们更难融入以英语为中心的国际学术圈[8]。尽管本土期刊为部分成果提供了发表渠道,但由于质量参差不齐、国际索引覆盖率有限,以及本土语言使用带来的传播障碍,这些出版物及其所载研究的可见度和影响力往往受限[7],因此学者们仍偏好于国际英文期刊。以中国为例,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典型代表,2000年至2016年,中国的学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539.2%,而中文期刊论文仅增长158.4%[9]。
这种不平衡格局导致了全球南方学者在学术出版与同行评审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
(1) 知识输入与输出困境
一方面,全球南方学者对核心学术成果的获取高度依赖北方出版体系,长期处于“知识净进口方”的地位。然而,高昂的订阅与版权费用使资源有限的南方学者在获取最新研究成果时面临困难[7];另一方面,当南方学者试图将研究成果推向国际时,同样遭遇经济门槛: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者难以负担文章处理费,导致其成果无法在国际学术平台发表。由此陷入“既难获取,又难输出”的双重困境。
(2) 学术可见度与影响力差距
调查显示,全球南方学者在学术参与的多项关键指标上存在严重代表性不足:
在国际会议报告中,南方学者占比仅为9%,而北方学者高达57%;
在期刊发表方面,南方学者占比16%,北方则达73%,且南方学者稿件初审拒稿率最高可比北方稿件高出34%;
其论文的平均引用量也显著低于北方及南北合作的研究成果[8]。即使是南方学者,在向国际高影响力期刊投稿时,也会有意避免引用本国同行成果,以规避审稿人可能因地域偏见而对论文产生负面评价的风险[7]。
另有研究指出,期刊对全球南方国家论文的相对接收延迟(Relative acceptance delay,RAD)显著更高,且这种情况长达二十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10]。
图2:不同国家论文的RAD:RAD值为某论文从投稿到接收所用天数与同年同刊所有论文平均接收天数的相对差值[10]
(3) 学术劳动分工中的劣势地位
在全球科研合作中,一种隐性的等级分工持续存在:全球北方学者往往被赋予 “理论构建者”角色,主导科学知识的创造与定义,其研究被视为“通用知识”,具有全球影响力;而全球南方学者仅被允许承担“辅助性工作”,难以获得认可,即使其有关键贡献也常常被忽视[11]。
有研究以2003-2020年发表于Nature、Science、PNAS、PLoS One这4本高影响力期刊的50,346篇国际合作论文(涉及248,185个作者)为样本,结合学者自我报告的数据,发现发达国家学者在合作中担任领导角色的概率(29%)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14%)[12]。
在当前传统学术期刊体系仍由全球北方主导的背景下,南方学者往往难以借此有效建立学术话语权。然而,转机正在出现——预印本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开放交流机制,正在为他们突破结构性壁垒、参与全球知识对话提供新的可能。
02 预印本如何促进全球学术公平?
(1) 打破学术资源垄断,降低参与门槛
如前文所述,全球南方学者普遍面临科研经费短缺的困境。而发布与获取预印本几乎不产生经济成本,学者们既无需支付高额的版面费,也不存在订阅门槛,能够突破资金不足所带来的限制,有效缓解经济壁垒对学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制约。
此外,预印本平台通常会对稿件进行基本筛查,而将对研究本身的评估交给学术社区,通过开放讨论和后续反馈实现成果的自我修正与价值认可。例如,Preprints.org的筛查内容包括基础科学规范性、作者学术背景以及是否符合伦理标准等[13]。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打破期刊编辑的地域偏见,为南方学者提供一个相对开放、平等的空间,使他们能够直接将研究成果,尤其是本土议题呈现于国际学术界,从而提升自身研究的可见性。
图3:Preprints.org关于审查的声明[13]
(2) 重构成果传播节奏,缩小地域时间差
更加漫长的录用周期或审稿周期,导致全球南方学者易因“成果滞后”而面临丧失学术优先权的风险[10]。在此背景下,预印本展现出显著优势:预印本的发布周期短。以Preprints.org为例,一篇符合标准的论文从提交到上线的时间仅需24h左右,而且平台为每一篇文章注册DOI,并清晰地标注出各个版本的发布时间,为研究提供明确的首次公开时间点,确保学者们的研究首创性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推荐阅读:发布预印本如何帮助学者建立研究优先权?| 预印本知多少(十)
预印本也能够打破“北方国家输出,南方国家接收”的单向知识流动格局。全球南方学者通过预印本分享研究成果,能够为全球北方学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促进知识的逆向流动,平衡全球学术生态。据《2024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在预印本发文量、被国际论文及其他预印本引用次数及在文献管理平台的阅读量这几项核心指标上均已位列全球第二[14]。部分成果,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通过三篇预印本论文报道了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价,这三项世界领先的成果使得中国在全球量子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15]。
(3) 依托政策支持,推动学术参与平等
预印本不仅能够作为科研成果的快速展示渠道,还可以在学术履历中发挥“补充”作用,弥补研究者因难以在短期内进入高影响因子期刊而处于劣势的状况,从而助力职业发展与晋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曾发布《文献情报中心关于促进预印本交流的原则性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质量预印本论文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纳入学术评价参考”[16]。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在评价体系中采纳预印本成果。例如,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17]和中国浙江大学师扬博士课题组[18]分别在招聘博士、博士后时,在公告中明确指出,申请人发表的论文可以包括预印本成果。
图4: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2021年直博生报名登记表填写说明[17]
图5:浙江大学师扬课题组应聘条件[18]
与此同时,预印本也为区域特色学科(如非洲人类学)和前沿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传播渠道。例如,以ChinaXiv、AfricArXiv为代表的区域性预印本服务器,有效支持了难以在主流国际期刊中获得关注的本土化研究,使其有机会进入国际学术视野,保持学科活力;以Preprints.org为代表的全学科预印本平台则为超越传统期刊录用范畴的交叉性与前沿性研究提供了高效开放的交流路径,推动了学术生态的多元包容发展。
可以说,预印本的价值不止于“发布”,更是“平等对话”的催化剂。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全球北方国家主导的学术传播壁垒,为南方国家学者提供即时、开放且低成本的发声渠道,使得南方国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快、更广地被看见和引用,也推动了南北方之间在知识生产与学术评价上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换言之,预印本的出现正在重塑全球学术交流的格局,使其从单向度的“北方→南方”传播,逐渐走向多元互通、更加平等的知识共建。
你认为中国能否借助预印本重塑学术话语权,打破全球南北学术不平等的现状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参考文献:
[1] Alatas, S.F. Academic Dependency and the Global Division of Labour in the Social Sciences. Current Sociology 2003, 51, 599–613. https://doi.org/10.1177/00113921030516003
[2] Altbach, P.G. Globalis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Myths and Realities in an Unequal World.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2004, 10, 3–25. https://doi.org/10.1023/B:TEAM.0000012239.55136.4b
[3] Mignolo, W.D. Epistemic Disobedience, Independent Thought and Decolonial Freedom.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2009, 26, 159–181. https://doi.org/10.1177/0263276409349275
[4] Phillipson, R. Linguistic Imperialism Continued. Routledge eBooks 2013.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857175
[5]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何谓全球南方? Available online: https://yfao.yn.gov.cn/web/qyhz/ab7d46bb-15ad-4883-82ce-f0ffd8e77329(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6] 红星新闻. 北大教授贾庆国:“全球南方”“全球北方”非结盟概念,南北应加强信任推动合作. Available online: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047819842779770&wfr=spider&for=pc(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7] Lor, P. 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Peer Review in the Global South: The Role of the Reviewer. JLIS It 2022, 14, 10–29. https://doi.org/10.36253/jlis.it-512
[8] Amarante, V.; Burger, R.; Chelwa, G.; Cockburn, J.; Kassouf, A.; McKay, A.; Zurbrigg, J. Underrepresent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y Researchers in Development Research.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21, 29, 1659–1664. https://doi.org/10.1080/13504851.2021.1965528
[9] Xie, Q.; Freeman, R.B. Bigger than You Thought: China’s Contribution to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Economy.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9, 27, 1–27. https://doi.org/10.1111/cwe.12265
[10] Liu, F.; Rahwan, T.; AlShebli, B. Non-White Scientists Appear on Fewer Editorial Boards, Spend More Time under Review, and Receive Fewer Cit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3, 120. https://doi.org/10.1073/pnas.2215324120
[11] Nakamura, G.; Soares, B.E.; Pillar, V.D.; Diniz-Filho, J.A.F.; Duarte, L. Three Pathways to Better Recognize the Expertise of Global South Researchers. Npj Biodiversity 2023, 2. https://doi.org/10.1038/s44185-023-00021-7
[12] Tian, Y.; Bu, Y. Developed Countries Dominate Leading Roles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 Evidence from Scholars’ Self‐Reported Contribution in Publica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61, 1104–1106. https://doi.org/10.1002/pra2.1199
[13] Preprints.org | About.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preprints.org/about(accessed on 3 September 2025)
[1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2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istic.ac.cn/ueditor/jsp/upload/file/20240925/1727235181485091700.pdf(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15]Scientific American. China Is Pulling Ahead in Global Quantum Race, New Studies Suggest.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hina-is-pulling-ahead-in-global-quantum-race-new-studies-suggest/(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16]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文献情报中心关于促进预印本交流的原则性意见. Available online: https://www.las.cas.cn/news/fwcx/202209/t20220907_6510102.html(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17]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和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2021年直博生首批选拔信息. Available online: https://math.tsinghua.edu.cn/info/1057/1021.htm(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18] 师扬-浙江大学个人主页. Available online: https://person.zju.edu.cn/yan全球南方hi#967180 (accessed on 1 September 202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0111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