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是丝状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对动物健康、福利和生产力构成持续和重大的全球威胁,同时也影响饲料安全和保障。它们在各种农产品中无处不在,需要持续监测和了解。本特刊“Mycotoxin Occurrence, Toxicology, and Effects on Animals, Animal Feeds and Detoxification Methods (霉菌毒素的发生、毒理学及其对动物、动物饲料的影响和解毒方法)”旨在收集前沿研究和全面综述,以应对霉菌毒素的多方面挑战。我们欢迎对全球霉菌毒素的发生和新趋势进行调查,阐明其在各种动物物种中的复杂毒理学机制,记录其对动物生理、免疫、繁殖和性能的有害影响,并严格评估受污染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的贡献。此外,高度重视创新、有效的解毒策略,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来减轻饲料及其成分中的霉菌毒素。该系列旨在传播科学知识,并推广管理饲料-动物食物链中霉菌毒素风险的实用解决方案。
该特刊由龙淼教授、廖鹏博士和赵一博士共同担任客座编辑。龙淼教授是真菌毒素毒理学和饲料安全方面的权威专家;廖鹏博士擅长真菌毒素免疫毒性、肠道免疫相互作用、营养干预策略方面的研究;赵一博士也是新兴霉菌毒素和创新解毒技术方面的专家。他们将和期刊共同对投稿进行严格评审,确保特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我们诚邀研究人员提交原创研究论文、综述文章和短篇论著,分享您在真菌毒素的污染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发现与见解。特刊的发表将为真菌毒素的研究领域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合作与创新。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共同为减轻全球霉菌毒素的负担贡献力量。
特刊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8月28日
客座编辑介绍
龙淼 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兽医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兽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畜禽健康养殖、疾病防控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主持Bacillus oleronius GX01抑制黄曲霉毒素B1 (AFB1) 产生和降解AFB1机制的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从2018年至2022年,连续5年为“沈阳农业大学SCI论文影响因子累计TOP10”优秀个人获得者。长期担任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Toxin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Chemosphere 等多家国际 SCI 期刊的审稿人。
研究方向:霉菌毒素中毒病、新型中兽药、抗菌肽和噬菌体等生物治疗制剂研发
廖鹏 博士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主要从事呕吐毒素对猪肠道健康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机制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子课题1项、福建省科技厅技术转移计划STS配套项目1项、动物营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企业横向课题1项。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21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15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研究方向:霉菌毒素;肠道免疫;肠道健康;肠巨噬细胞;营养干预
赵一 博士
东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基础兽医学学院副教授。以第一与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8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16次。
研究方向:畜禽中毒病病理;动物中毒病发病机制与防控技术;环境毒理学
了解本特刊详情:
https://www.mdpi.com/journal/toxins/special_issues/554O881WP3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toxins
Toxins 期刊介绍
主编: Jay Fox,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USA
期刊主要涵盖了由生物体产生的各类毒素领域的相关研究。
2024 Impact Factor:4.0
2024 CiteScore:8.2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3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998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