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Medical Sciences:颈部疼痛的运动疗法
2025-8-28 21:36
阅读:370

慢性颈部疼痛患者常伴随颈部本体感觉功能障碍,表现为关节位置觉误差增大,影响姿势控制与日常活动能力。颈部深层肌肉 (如颈长肌、头长肌) 富含肌梭感受器,其与颈椎关节囊机械感受器共同构成位置觉传入系统。临床实践中存在两种主流干预方案:针对深层颈肌的专项训练强调眼球-头部协调控制,而普适性颈肩活动训练则侧重多关节运动范围拓展。既往研究对两种方案的疗效机制存在分歧——专项训练被认为通过强化肌梭敏感性提升位置觉精度,普适训练则可能通过激活多重感受器实现更稳定的感觉整合。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的Leila Rahnama博士及其团队在Medical Sciences 期刊发表了文章,首次通过标准化测评比较两种方案对本体感觉误差的改善效果。

       

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纳入25例20-28岁女性慢性颈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专项训练组 (13例) 和普适训练组 (12例)。专项训练组在仰卧位进行眼球引导的头部微调运动及深层颈肌等长收缩 (如枕部加压训练),普适训练组实施全范围颈肩屈伸/旋转活动及耸肩练习。两组均保持每周3次、每次3组 (1组监督+2组居家) 的8周干预,动作重复次数从初始5次渐进至20次。核心评估指标包括:关节复位误差 (通过激光头指针测量头部返回中立位的角度偏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关节复位误差均显著降低1.2度,统计效应量达0.8,且组间无差异。疼痛评分同步下降约30毫米,但功能障碍改善呈现分化:普适训练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降低13.1分,显著优于专项训练组的2.3分。值得注意的是,专项训练组患者的位置觉改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3例患者甚至出现误差值增大现象。

机制分析表明,普适性训练通过多关节协同运动激活肌梭、高尔基腱器官及关节囊机械感受器,形成复合感觉输入;同时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代谢废物清除,减轻疼痛敏感性。而专项训练虽能精准刺激深层肌梭,但对关节感受器的激活不足可能导致感觉整合稳定性下降,这可能是个体差异的来源。

          

研究总结

本研究证实两种运动方案均能有效改善颈部本体感觉误差 (达1.2度临床显著值),但普适性训练在缓解功能障碍方面更具优势。临床选择需综合考量:普适训练操作简便且对日常活动能力提升显著 (功能障碍指数降幅超临床重要阈值10分),适合活动受限明显者;专项训练则适用于追求精准位置觉恢复的特定人群。研究局限在于样本量较小且年龄范围集中,未来需在老年群体及长期随访中验证结论的普适性。建议临床工作者根据患者疼痛特征与功能目标个性化选择方案,必要时可探索混合训练模式以兼顾疗效稳定性与功能恢复。

          

原文出自 Medical Sciences 期刊:https://www.mdpi.com/2471270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medsci

         

Medical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Prof. Dr. Antoni Torres, Universidad de Barcelona, Spain

发表关于疾病分子和细胞过程的原始研究、评论文章和简短通讯,以增加对医学基本原理和生物学问题的理解。

2024 Impact Factor:4.4

2024 Citescore:8.7 

Time to First Decision:24.3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949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