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ISPRS IJGI 中山大学——从太空到能源:通过卫星图像的卷积特征揭示农村用电模式
2025-8-26 16:34
阅读:355

引言

如何在缺乏传统统计数据的农村地区实现精准的能源预测?中山大学李郇教授、黄耀福博士、许伟攀博士、邓伟环博士联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陈栋胜博士、香港科技大学 (广州) 李秋蒙助理教授等人近期在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上发表题为“Sky-Scanning for Energy: Unveiling Rur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Patterns through Satellite Imagery's Convolutional Features”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深度卷积特征的可解释性模型,精准预测乡村用电水平,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7) 提供了创新的测度手段与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

截至2018年,全球仍有约7.89亿人无法稳定获得电力供应,尤其是在数据匮乏的农村地区,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人道主义援助和区域能源政策的制定。本研究瞄准“数据不可得”与“模型不可解释”这两大挑战,尝试用可获取的卫星图像特征对农村用电行为进行建模分析。

         

技术路径与创新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三阶段的“可解释回归” (XRegression) 框架:

(1) 特征提取:利用深度学习模型Mask R-CNN与特征金字塔网络 (FPN) 提取高分辨率图像中的多尺度空间特征。

(2) 特征筛选:使用随机森林回归结合SHAP模型,识别对用电预测影响最大的关键图像特征。

(3) 特征可视化解释:通过特征图激活分析,结合乡村地理知识,揭示图像中“新建农房”“道路通达性”“农田林地”等地理要素与用电水平之间的关系。该方法以广东省新兴县547个500m×500m栅格为样本单元,模型预测精度达到0.797的相关系数水平,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2.png

电力预测与特征解释分析流程图

1.png

SHAP模型识别的前20个相关性特征图

        

研究发现与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

(1) 房屋密度和新房分布与电力消费呈显著正相关,反映人居活动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强耦合;

(2) 道路网络密度提升通达性,间接提高村庄用电;

(3) 林地与耕地覆盖率则与用电呈负相关,体现出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离。本研究不仅实现了从“图像特征”到“行为预测”的跨模态建模,更在解释性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构建了从深度特征到地理语义的“可解释遥感”桥梁,为数据稀缺地区的能源监测、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新路径。

3.png

特征图M165反映了房屋信息 (激活区域主要对应建筑屋顶)

2.png

特征图M80反映了道路信息 (靠近道路的建筑更容易被激活)

1.png

特征图M122反映了林地和农田的信息 (激活区域主要对应森林和农田)

            

研究总结

该成果以XAI (可解释人工智能) 视角解读遥感图像中的电力消费线索,突破传统夜间灯光数据精度局限,为实现SDG7提供了高分辨率、具备推理能力的数据支撑方法。未来,研究团队计划扩展至更大区域与跨区域模型迁移,并引入非线性回归与图神经网络以进一步提升预测与解释能力。  

     

原文出自 ISPRS IJGI 期刊:https://www.mdpi.com/297312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ijgi

         

ISPRS IJGI 期刊介绍

主编:Wolfgang Kainz, University of Vienna, Austria

期刊主题涵盖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空间数据模型与管理、空间分析与决策、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地图制图、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地理空间网络、志愿地理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务、轨迹分析、智慧城市和前沿地理空间应用等。

2024 Impact Factor:2.8

2024 CiteScore:7.2

5-year Impact Factor:3.3

尾图1.jpg

尾图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92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