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代谢通路在维持生命活动、应对胁迫以及环境适应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界对植物初级与次级代谢网络的结构、功能与调控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然而,这一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代谢途径的整合复杂性、基因家族的功能冗余性及其进化多样性。
为展示该领域的最新进展,Plants (2024 IF 4.1, 2024 CiteScore 7.6) 邀请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婷副教授与密歇根理工大学Guiliang Tang教授共同担任客座编辑,主持特刊 “Recent Progress in Exploring Plant Metabolic Pathways: Unraveling the Complexity of Plant Biochemistry (植物代谢通路研究进展:解码植物生物化学复杂性)”,旨在发表关于植物代谢途径结构与功能、代谢调控网络、代谢工程、生物合成机制、环境应答与系统生物学整合等方面的原创研究与综述论文。
特刊征稿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植物初级代谢 (糖酵解、TCA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及其调控机制;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细胞壁结构组分与信号分子的生物合成与功能研究;
植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 (包括通路重构与作物性状改良);
非生物胁迫或发育调控下的代谢动态;
代谢相关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创新;
基于多组学 (代谢组、转录组、蛋白组等) 的代谢系统调控研究。
欢迎植物生物学、功能基因组、代谢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投稿。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2月20日
客座编辑
Guiliang Tang 教授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密歇根理工大学生物科学系
国际植物小RNA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生物科学系教授。他长期从事植物miRNA与RNA干扰 (RNAi) 机制、小分子RNA功能与应用、以及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致力于通过小RNA调控机制改良作物性状,促进植物对生长发育与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在Molecular Plant, Plant Cell,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Genes & Development, Methods, Plant Science, Plant Molecular Bi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研究成果在植物miRNA功能机制解析与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具有广泛影响。
研究领域:植物小RNA机制、miRNA功能与作物性状改良。
兰婷 副教授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婷博士2023年2月起在西南大学工作,现任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家族功能进化与植物miRNA研究领域的研究。在Plant Cell, New Phytologist, Plant Jour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Molecular Plant,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近5年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8篇。获得国内发明专利1项。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博士后面上一等资助1项。
研究领域:基因家族演化与功能创新,植物次生代谢通路。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journal/plants/special_issues/9OJFJ77TMW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plants
Plants 期刊介绍
主编:Dilantha Fernando,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期刊内容主要涉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目前已被SCIE、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4.1
2024 CiteScore:7.6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6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872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