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本期人物专访,Land 有幸邀请到了2024年度杰出青年学者奖的获奖者,来自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的陈万旭副教授。此次访谈中,陈万旭副教授对Land 期刊在土地系统科学的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给予了肯定,分享了他与Land 期刊的合作经历,和个人科研之路上的经历心得,并鼓励年轻学者在土地系统科学的研究领域满怀希望,一路前行。
陈万旭,博士,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镇化生态环境效应、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国土空间优化治理。在土地系统科学领域,已在 Earth's Future、Land Use Policy、Land 等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 (Top 0.1%) 16篇。此外,担任10余个国内外学术期刊 (青年) 编委。2023年和2024年连续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2年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青年人才计划”。
专访内容
Q1 恭喜您获得该奖项!可否请您分享一下获奖感受?这项认可对您的工作和事业有着怎样的意义?
荣获Land 期刊2024年杰出青年学者奖,我倍感荣幸,亦深感惊喜。首先,我想向评选委员会、我的同事、研究团队成员,以及世界各地的合作者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这项殊荣,是对我们团队在土地系统复杂人地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国土空间演化及生态效应领域不懈探索的高度认可。它有力印证了我们致力于将严谨科学研究与可落地政策方案进行跨学科融合的努力,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积极共鸣。
对个人而言,这是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极大地鼓舞了我继续追求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矢志不移地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案——正如我们在政策贡献中所践行的路径。这项认可将中国及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在这一关键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提升至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激励我进一步为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贡献力量。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对我和团队为推进土地系统科学、共创可持续未来所付出努力的崇高嘉奖。
Q2 回顾您之前与Land 期刊的合作,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回顾与Land 期刊的合作经历,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卓越地促进了跨学科交流,这令我印象尤为深刻。Land 期刊始终致力于紧密连接土地系统科学、政策制定与实践应用三大领域。编辑团队深度参与,聚焦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复杂议题,确保研究成果能够有效触达全球学者与相关利益方。
期刊高效且富有建设性的同行评审流程,显著加速了高质量、高影响力研究的产出。同时,其精心策划的特刊 (Special Issue) 为探讨新兴主题提供了关键平台。编辑团队的前瞻视野与学术前沿之间的这种协同效应,极大地增强了期刊的现实意义,也使得Land 期刊成为推动可持续土地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Q3 您认为年轻研究人员必须具备哪些关键素质?
基于个人经历,我认为年轻研究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四项关键素质:
1. 跨学科思维:土地系统科学领域的复杂可持续性挑战,要求研究者具备整合多元视角的能力——如地理学、生态学、管理学、社会经济与政策科学等。
2. 韧性与严谨:科研道路充满挑战,面对挫折,必须保持韧性,并始终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地优化方法、审视假设、确保数据的可靠与完整。
3. 现实问题导向:研究需紧密呼应现实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目标不仅在于发表成果,更在于为政策制定和实际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洞见。
4. 开放协作精神:解决复杂问题亟需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应主动寻求并建立跨学科、跨机构、甚至与不同利益相关方 (如实践者、社区) 的实质性伙伴关系,充分重视并吸纳不同的观点与经验。
Q4 作为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您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您有什么想对同行学者说的吗?
我的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充满挑战。初为科研新兵,争取竞争性基金便是一场韧性考验。弥合跨学科鸿沟——将定量土地系统科学与定性政策分析相融合——更要求持续的谦逊与不懈学习。将复杂的土地系统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样困难重重。而在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多重角色间寻求平衡,尤其当关键实验与紧迫修稿同时压来,常令人应接不暇。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锻造了成长。与全球同仁的合作让我深刻领悟到多元视角能将障碍淬炼为创新的火花。被拒的申请书在打磨中愈发完善,他人的质疑锤炼了我的沟通艺术。投身政策制定虽艰辛,却有力印证了坚持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变革的力量——我们团队的模型为国土空间优化治理提供关键信息参考,便是明证。
困境并非能力的欠缺,而是突破边界的证明。请永葆好奇,勇于走出舒适区——那些看似“天真”的非常规提问,往往是突破的开始。保持坚定,心怀希望。
Q5 您能描述一下您当前研究的核心目标吗?
当前研究的核心目标,是在全球变化加速的背景下,推进可持续国土空间系统治理的前沿研究。聚焦于:解析城镇化进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以缓解生态退化风险;揭示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机制,深化对可持续性挑战根源的理解;构建国土空间优化治理策略,通过跨学科的土地系统科学框架,促进韧性发展路径的实现。
Q6 在未来几年,您认为土地科学领域会有哪些新兴课题将对学术界产生重大影响?
展望未来,我认为三大前沿方向将深刻重塑土地科学的研究与实践:
1. 远程耦合国土空间治理:深入研究社会经济-生态远程关联,解析全球资源流动中的不平等性,为公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AI赋能的地球观测:融合深度学习与多源遥感技术,实现对土地退化、碳通量动态及城市韧性的近实时监测与评估,人地系统模拟与决策。
3. 自然友好转型:量化系统性风险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恢复、零碳城市转型与粮食安全保障之间的协同效应与权衡关系,推动超越单一目标、实现多维度协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Q7 您对期刊和出版商如何进一步支持年轻研究人员和学术界有其他建议吗?
从青年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我认为期刊与出版商可通过以下方式,为早期科研人员提供更深入、更具实质性的支持:
1. 保障资源获取公平性:尝试推行面向中低收入国家及非顶尖机构学者的出版费用豁免机制,促进全球知识共享的包容性与公平性。
2. 认可多元化学术产出价值:开辟专门通道并给予同等重视,发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但常被忽视的成果,例如政策简报、高质量数据集,以及探索非主流或具高风险创新性领域的研究。
3. 搭建学界与业界桥梁:主动组织专题研讨会或对接平台,有效联结青年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非政府组织代表等实践者,共同设计与落地聚焦现实问题的研究议程。
4. 明确的稿件修回时限以及富有建设性的拒稿评审意见,对维持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至关重要。致力于成为包容性、解决方案导向型科学的积极“催化剂”,而非仅仅是成果的“守门人”。
感谢陈万旭博士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Land 编辑部的采访,以及对期刊发展的支持与建议,我们在此由衷地祝愿老师科研之路一切顺利,收获更多的突破与成果!
Land 期刊今年继续开放“2025年杰出青年学者奖”的提名。我们诚挚地邀请全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们积极参与,让我们凝聚青年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土地系统科学的蓬勃发展。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奖项详情:
https://www.mdpi.com/journal/land/awards/3554
Land 期刊介绍:https://www.mdpi.com/journal/land
主编:Christine Fürst, University of Halle, Germany
期刊创刊于2012年,期刊涵盖土地系统科学、地表景观、土壤和水、城乡发展、土地与气候相互作用、水-能源-土地-食物纽带关系 (WELF)、生物多样性研究和健康关系、土地建模和数据处理、生态系统服务以及多功能性等研究,并致力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现已被 Scopus、SSCI、AGRICOLA、AGRIS、GeoRef、RePEc 等多个关键数据库收录,5-Year Impact Factor: 3.4 (2024)。
2024 Impact Factor: 3.2
2024 CiteScore: 5.9
Time to First Decision: 16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2.4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7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