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背景
化生性乳腺癌 (MpBC) 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乳腺癌亚型,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2%-5%。其病理特征为腺癌与梭形细胞、鳞状细胞或间叶成分的异质性混合,临床表现为快速增长的肿块和早期血行转移倾向。由于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约90%的MpBC呈三阴性表型 (ER/PR/HER2阴性),易被误诊为肉瘤或普通浸润性癌。现有治疗多参照常规乳腺癌方案,但化疗反应率低 (新辅助病理完全缓解率仅10%),且缺乏针对性靶向策略。来自希腊雅典大学的Flora Zagouri博士及其团队在Medical Sciences 期刊发表了文章,通过整合205例患者数据,首次系统揭示手术与TNM分期对生存预后的决定性影响。
Part 02
研究内容
本研究纳入159例文献报道病例及46例本院患者,平均确诊年龄55岁 (±14.7岁)。58.5%患者初诊即为TNM II期,89.4%呈ER阴性、90% PR阴性、91.1% HER2阴性,68.4%存在高Ki67表达 (>15%)。组织学亚型以低级别腺鳞癌 (21.7%)、鳞状细胞癌 (21.7%) 和混合型 (46.5%) 为主。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组中位总生存期达66个月 (12-118个月),显著优于非手术组 (HR=0.11,p<0.001);而TNM分期每升高一级,死亡风险增加50% (HR=1.5,p=0.03)。值得注意的是,III期患者中位生存仅38.5个月,远低于I期的103个月。
治疗模式分析揭示,98.4%患者接受手术 (乳房切除术为主),86.4%接受辅助化疗,57.1%联合放疗。多因素回归证实手术是唯一独立保护因素,且化疗对无病生存的改善依赖于手术基础 (HR=0.45,p=0.03)。分子机制研究发现,PIK3CA突变 (70-80%)、p63过表达 (敏感性86.7%) 及PD-L1阳性 (潜在免疫治疗靶点) 是重要特征。相比常规三阴性乳腺癌,MpBC的Wnt/β-catenin通路异常激活和上皮-间质转化 (EMT) 增强导致更强的侵袭性和化疗耐药。
Part 03
研究总结
本研究确立手术根治是化生性乳腺癌的核心治疗手段,可使死亡风险降低86%,而晚期分期 (尤其III期) 是生存的主要威胁。临床建议:对≥2cm肿块优先选择乳房切除术而非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应选择含铂方案 (鳞状成分) 或蒽环-异环磷酰胺方案 (肉瘤成分);PD-L1检测指导免疫治疗探索。局限性在于样本中年轻患者 (<45岁) 仅占24.4%,且缺乏BRCA突变等分子分层数据。未来需建立国际注册库验证靶向PI3K/mTOR通路 (如Everolimus) 及PARP抑制剂的疗效,同时开发基于p63的早期诊断工具。
原文来自Medical Sciences 期刊:https://www.mdpi.com/2302892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medsci
Medical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
Antoni Torres, Universidad de Barcelona, Barcelona, Spain
发表关于疾病分子和细胞过程的原始研究、评论文章和简短通讯,以增加对医学基本原理和生物学问题的理解。
2024 Impact Factor:4.4
2024 CiteScore:8.7
Time to First Decision:24.3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686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