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印记 (Immune imprinting) 是一个有趣的免疫学现象:个体连续多次暴露于变异病毒抗原时,针对第一个抗原的反应会影响针对后续抗原的反应,造成后续产生的反应往往偏向于第一个抗原。这一现象最初是在针对流感病毒的研究中被发现的,随后在针对登革热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在SARS-CoV-2引起的疫情爆发后,免疫印记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尽管围绕免疫印记的研究已持续了60多年,如何在有免疫印记存在的情形下,开发针对高变异病毒的有效疫苗仍是疫苗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痛点。
Vaccines 期刊特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左腾副研究员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吕惠彬博士,合作创建特刊“Immune Imprinting: Effects,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Vaccine Design (免疫印记:效应、机制、以及对疫苗设计的启示)”。本特刊重点关注连续暴露于变异抗原 (如与HIV、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和SARS-CoV-2相关的抗原) 引发的免疫反应。特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既往免疫印记 (抗原接触史) 如何影响后续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所引发的免疫反应
与免疫印记相关的动物模型构建及其分子机制解析
免疫印记在不同年龄群体及具有不同免疫背景人群中的表现与影响
针对免疫印记开发的新型疫苗设计策略与干预方法
投稿截止日期:2026年6月30日
客座编辑介绍
左腾 博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免疫工程实验室PI。研究成果发表于 Immunity,JEM,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Pathogens,Cell Reports 等期刊。代表性成果为发现并定义了亲和力新生 (Affinity birth) 这一现象,即抗原非特异性B细胞在生发中心进化成为抗原特异性B细胞。
研究领域:B细胞的亲和力成熟与亲和力新生;记忆B细胞的响应与免疫印记;抗体的结构与功能;治疗和诊断抗体的开发。
吕惠彬 博士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博士后。研究成果发表于 Immunity, Cell reports, Eurosurveillance, Journal of Vir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Viruses 等期刊。
研究领域: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筛选;免疫印记动物模型构建;抗体交叉反应。
了解本特刊详情:
https://www.mdpi.com/journal/vaccines/special_issues/1M46DQ2863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accines
Vaccines 期刊介绍
主编:Ralph A. Tripp, University of Georgia, USA
期刊内容涵盖疫苗和免疫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已被 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等多个学术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3.4
2024 CiteScore:9.9
Time to First Decision:19.6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8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 16: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