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人体及工业环境等生境中,通过代谢互作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直接影响宿主健康、环境修复和工业生产效率。本特刊旨在阐明塑造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复杂动态及其在各种环境中的关键作用。该计划重点关注最近的进展,力求弥补我们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空白,为跨学科探索提供平台。通过前沿研究,本期特刊致力于揭示推动群落组装、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复杂相互作用。此外,它还努力阐明微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过程的功能贡献,例如营养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转化和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
基于此,Life 有幸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筹)呼庆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庄绪亮研究员,共同创建特刊“Advance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本特刊致力于揭示推动群落组装、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复杂相互作用。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微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动态
社区结构
功能多样性
相互作用
生态过程
可持续性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7月31日
客座编辑
呼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 (筹) 资源与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项目首席科学家与国际合作项目联络员。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地质微生物学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有机/无机物与微生物在地质与环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发表70余篇SCI学术论文,总引用率超过1500,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自然杂志世界前50。
研究领域:研究基于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以及生物地球化学的探索,重点聚焦于水文地质过程中金属元素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包括: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自然纳米颗粒的形成与地质分布、生物矿化、地表风化过程、地下水与包气带中金属及金属胶体的氧化还原转化、以及基于新型环境材料的污染治理与修复。
庄绪亮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机理研究,并开展流域多介质复合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在流域水、土碳氮循环微生物过程,青藏高原与南北极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作用机理,功能微生物调控机制,污染物的生物转化与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并应用于流域复合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工程实践。在 Global Change 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 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一项 (排名第一)、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排名第二)、参与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技术与管理体系及应用研究”获得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研究领域: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与调控;微生物生态学
了解特刊更多信息:
https://www.mdpi.com/journal/life/special_issues/IS46Y25EZP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life
Life期刊介绍
主编:Prof. Dr. Lluís Ribas de Pouplana,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Biomedicine (IRB Barcelona), The Barcelo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ain
期刊关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研究的相关主题内容,目前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3.4
2024 CiteScore:6.0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9381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