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可视化与生物传感技术是探索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手段,为解析微生物生理过程、生态功能及医学应用提供了强大工具。在环境监测、医学诊断、药物开发等领域,微生物成像与生物传感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随着合成生物学与成像技术的进步,微生物生物传感器已成为检测环境污染物、代谢产物及疾病标志物的前沿工具,其发展将深刻影响未来生物技术与医学研究的进程。
微生物可视化技术 (如荧光成像、生物发光标记、高分辨率显微技术) 能够实时追踪微生物的动态行为,揭示其与环境互作的分子机制。与此同时,工程化微生物生物传感器通过感知特定信号并转化为可检测的输出,为环境健康评估、临床诊断及代谢工程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推动微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及医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为解决全球性健康与环境挑战提供新思路。
基于此,Microorganisms 特邀山东大学姜天宇助理研究员创建特刊“Microbial Visualization and Biosensing (微生物可视化与生物传感技术)”。诚邀各位科研工作者投稿。本特刊聚焦微生物可视化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微生物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及跨学科应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并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本特刊欢迎综述、原创研究、通讯及观点文章,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1. 微生物可视化技术:新型荧光/生物发光标记、超分辨成像、活体微生物动态追踪技术;
2. 微生物生物传感器:用于代谢物检测、环境污染物监测、疾病诊断的工程化微生物传感器;
3. 医学与药学应用:微生物传感技术在药物筛选、病原体检测及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4. 环境与食品安全: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健康评估、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开发与应用;
5. 合成生物学与工具开发:基因线路设计、信号放大策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创新。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客座编辑
姜天宇,山东青岛人。2018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该校理学学士学位。2017-2018年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健康科学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展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现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2022年至今),曾任该实验室博士后 (2018-2022年)。
研究方向:肿瘤靶向活菌药物、微生物的可视化分析
了解特刊详情:https://www.mdpi.com/si/235478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microorganisms
Microorganisms 期刊介绍
主编:Nico Jehmlich, UFZ-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Germany
期刊主题涵盖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主要发表环境、植物、食品、肠道、医药、技术等微生物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章。现已被 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NLM)、Scopus 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1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1.7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742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