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纳米技术已成为推动食品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食品安全、加工技术创新和智能包装开发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纳米技术通过精准调控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为解决食品保鲜、微生物污染、品质监测等挑战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安全性、法规监管及可持续性等问题,亟需更多研究以推动其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基于此,Foods 期刊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文涛副教授与中国农业大学王嗣涵博士创建特刊“Nanotechnology Revolutionizin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cessing Technology, Packaging Innovation and Microbial Control Strategies (纳米技术革新食品质量和安全:加工技术,包装创新和微生物控制策略)”。本特刊旨在汇集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中的前沿研究与应用,重点关注其在加工技术优化、智能包装创新及微生物控制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特刊征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用于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新型纳米加工技术;
融入纳米材料、具备延长保质期和实时监测功能的智能包装系统;
应用于食品加工的纳滤与纳米灭菌技术;
用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的纳米传感器;
纳米抗菌剂及其在控制食源性病原体、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
用于食品微生物控制的抗菌纳米材料;
食品递送系统中的纳米胶囊与可生物降解脂质体;
基于纳米技术的可持续食品包装解决方案。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5月15日
客座编辑
张文涛 副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仲英青年学者”、全球2%顶尖科学家。担任 Journal of Future Foods、Foods、Bio Integration、《保鲜与加工》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青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提升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Letters、Advanced Science、Nano Toda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Redox Biology、Food Hydrocolloid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8项、获得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十大创新成果1项 (全国10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等。
王嗣涵 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兴农学者,受国家青年人才储备计划支持。以第一/通讯作者在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ACS Sensors, Food Chemistry,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等期刊发表论文10 余篇。主要从事基于功能化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RNA核糖开关的构建研究。现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一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中国科学院1区论文1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560余次,h指数14。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1810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foods
Foods 期刊介绍
主编:Arun K. Bhunia, Purdue University, USA
期刊主题涵盖食品研究相关各方面。目前已被 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7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406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