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控制领域,分数阶控制器 (如PIλDμ) 因其独特的非整数阶积分与微分特性,能够灵活调节系统相位裕度与动态响应,显著优于传统整数阶控制器。然而,现有实现方案依赖复杂的RC网络或高阶近似模型,导致电路复杂度高、功耗大,限制了其在植入式医疗设备 (如心脏起搏器) 中的应用。心脏起搏器作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设备,需在极低功耗下实现高精度心率控制。传统控制方案难以兼顾动态性能与硬件成本,亟需一种新型控制器设计方法。来自希腊帕特雷大学的Costas Psychalinos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Low Power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 (JLPEA)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inimum Active Component Count Design of a PIλDμ Controll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Cardiac Pacemaker System”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一种极简分数阶控制器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系统。
研究内容
该团队突破传统思路,提出“阻抗比”设计范式,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重构为单级RC网络与整数阶电路的比值。这一设计将传统方案的电路复杂度直接降低50%,仅需1个有源元件即可实现完整的分数阶控制功能。
分数阶控制器的典型功能框图
技术亮点
频域优化,元件减半:采用先进的最小二乘迭代优化算法,在频域内直接拟合目标阻抗特性,相比传统近似方法,所需电阻、电容数量减少50%,大幅简化电路布局。
第二代电压传输器 (VCII) 赋能低功耗:以超低功耗VCII芯片为核心,其内部仅集成1个电压缓冲器和1个电流跟随器,在0.35 μm CMOS工艺下实测功耗低至613微瓦,仅为传统方案的1/3。
动态性能精准达标: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设计控制器参数,在Cadence仿真平台上验证显示:系统相位裕度超过71度,阶跃响应时间控制在230毫秒内,完全满足心脏起搏器对稳定性和实时性的严苛要求。
性能提升
元件数量:有源元件从4个减少至1个,无源元件数量降低60%。
精度提升:相位裕度误差从±1.2度优化至±0.2度 (蒙特卡洛分析验证)。
功耗突破:整体功耗降至传统方案的30%,延长设备续航能力。
研究总结
该研究为植入式医疗设备提供了“高精度+超低功耗”的创新解决方案。理论方面:首次通过阻抗比实现分数阶控制器的单级硬件设计。临床意义:613微瓦超低功耗验证通过,为心脏起搏器长效植入扫清技术障碍。平台拓展:设计方法兼容FPGA/FPAA可编程平台,助力下一代智能医疗设备开发。
原文出自JLPEA 期刊:https://www.mdpi.com/2111898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jlpea
JLPEA 期刊介绍
主编:Davide Bertozzi,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K
期刊旨在发表低功耗电子方向的创新研究和重要成果。期刊范围涵盖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新兴电子器件和工艺技术、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VLSI电路、架构和系统设计、SoC和嵌入式系统、能量采集和无电池系统、综合和优化工具,以及用于低功耗设计的CAD工具和方法。目前被Scopus、ESCI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1.6
2023 CiteScore:3.6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130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