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系统和数字创新正在变革我们学习、教学和人类发展的方式。从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到促进协作平台,这些技术有可能促进积极参与、支持批判性思维并促进各级学习者的全面成长。
Education Sciences 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罗恒教授、Ball State University李通博士和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杨婷婷博士,合作创建特刊“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Empowering Active Learning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Through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变革教育的未来:通过智能技术赋能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本特刊重点探讨智能技术 (包括自适应学习系统、沉浸式环境、人工智能驱动平台和教育数据分析) 对学习的认知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影响。本特刊欢迎研究智能系统在促进协作、支持STEM教育、推进计算思维以及解决教育公平和福祉方面的作用的研究。特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自适应和沉浸式学习环境;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方法;
计算思维和STEM教育;
协作和社交学习技术;
全面发展和教育的数字工具。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12月31日
客座编辑
罗恒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在美国雪城大学获得教学设计开发评估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数字化教育中心副研究员。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Computers & Education、BJET、《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担任2025年CSTE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16—2025混合式学习国际会议 (ICBL) 组委会委员,中日韩美国际教育媒体应用大会 (ICoME) 理事。
研究领域:混合现实、学习科学、教学设计、数字学习、社会情绪学习、心理健康。
李通 博士
Ball State University
新闻与战略传播学院新兴媒体设计与发展中心助理教授。2020年获得佐治亚大学学习、设计和技术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后,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习科学与教育技术实验室完成了博士后研究。研究重点是创造力和设计思维,例如,研究调查了认知图式特征对工作室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灵活思维和设计过程的影响。还对了解影响学习者创造力的因素感兴趣,以推进设计学习活动或促进创造性设计过程的教学法。
研究领域:基于游戏的学习、模拟学习设计、发展、创造。
杨婷婷 博士
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STEMM教育和推广计划团队的一员。主要职责包括协助设计、管理和提供专为高中生量身定制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该平台的内容致力于传授有关数据科学和癌症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系统设计和基于设计的研究,与教育团队和推广计划合作,为多元化人才进入生物医学研究队伍提供更好的途径。获得湖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理学学士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理学硕士学位,以及佐治亚大学学习、设计与技术哲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虚拟现实、反思、教学系统设计、基于设计的研究。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25647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education
Education Sciences 期刊介绍
主编:Daniel Muijs,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 UK
期刊主要发表教育类相关文章,目前下设9个栏目,涵盖教育行政与管理、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原理、教育史与教育政策、教育技术、教学法、课程与教学论、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语言与读写教育等各个方面。现已被Scopus、Web of Science (ESCI)、ERIH Plus以及PsycInfo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2.5
2023 CiteScore:4.8
Time to First Decision:29.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3.8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056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