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学研究中,过渡金属配合物凭借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以及催化活性,已成为生物医学与化学领域研究与创新的关键。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理想的光物理性质,包括长发射寿命、大斯托克斯位移、高光稳定性和三重激发态发射。近年来,随着合成化学、材料科学及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诊断、靶向治疗以及化学合成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铂基化合物作为经典的抗癌药物,一直是治疗癌症的研究热点;而铱 (Ⅲ) 和钌 (Ⅱ) 配合物则在新兴的靶向治疗和生物成像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在化学化工领域,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高效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工业过程、有机合成以及能源转化中。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和化学领域的应用多面性,还为应对全球健康和环境挑战开辟了新途径。
基于此,Inorganics 期刊特邀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王万河副教授、王京副教授,以及福建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姚枭副教授,合作创建特刊“Applica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in Biomedical and Chemical Fields (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与化学领域的应用)”。本特刊重点关注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与化学领域的应用。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过渡金属配合物
合成
机理认知探讨
构效关系
电化学
光学
催化
生物医学应用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客座编辑
王万河 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迄今已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Chemical Science、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等知名国际期刊上累积发表论文90余篇,总被引次数2800余次, H-Index为32 (Scopus)。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曾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2023、2017)、2023 IAAM年度科学家奖章。
研究方向:(1) 肿瘤诊疗探针的设计与应用;(2) 靶向金属药物的发现与应用;(3) 降噪筛药平台开发。
王京 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在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Analytical Chemistry 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针对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难题,开展基于CRISPR/Cas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的研究,探索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无创诊断技术。
姚枭 副教授
福建理工大学
福建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 Chem. Eur. J.、Chem. Eng. J. 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开发具有理想功能和光学特性的有机金属分子材料,并将这些新功能集成到探针中,用于超灵敏的生物测定、生物医学成像和精准治疗及光催化水分解产氢中。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31147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inorganics
Inorganics 期刊介绍
主编:Duncan H. Gregory, University of Glasgow, UK
期刊范围涵盖固体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理论无机化学、超分子化学和应用无机化学等,着重报道新的和已知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热力学、动力学性质、谱学、结构和成键等性能。
2023 Impact Factor:3.1
2023 CiteScore:2.8
Time to First Decision:15.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053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