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你是否也常常被胃胀、胃痛、早饱等不适症状所困扰?事实上,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发表在Foods期刊 (Q1, IF 4.7) 上的综述文章“Research Progress for Probiotics Regulating Intestinal Flora to Improve Functional Dyspepsia: A Review”系统总结了益生菌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FD的研究进展,为益生菌在FD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
申鑫玉 (沈阳农业大学)
Aijun Xie (新加坡国立大学)
通讯作者:
李墨翰 副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岳喜庆 教授 (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背景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然而,已有研究表明,小肠微生物群的改变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当前,药物治疗FD的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益生菌作为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FD的研究备受关注。
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综述了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来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文章详细探讨了益生菌的种类、作用机制、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以及其在FD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同时,还分析了益生菌对胃肠道健康的影响、对FD患者的疗效以及肠道微生态与FD之间的关联。
研究亮点
1. 多维度关联研究
全面分析了益生菌、肠道菌群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多个角度揭示了通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FD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2. 深入分析作用机制
详细阐述了益生菌改善FD症状的多种作用机制,包括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短链脂肪酸、神经递质和胆汁酸的产生等,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 关注潜在治疗前景
探讨了益生菌作为FD潜在治疗方法的可能性,提出微生物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建立新型个性化治疗方法的关键,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4. 总结研究现状与不足
客观总结了当前关于FD相关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现状,明确指出目前在特定微生物与FD关系、益生菌菌株选择以及长期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研究总结
1. 揭示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作用:益生菌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结构,抵抗病原体感染,改善便秘和腹泻,缓解乳糖不耐受,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促进免疫系统发育。
2. 明确肠道菌群与FD的关联: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变化在FD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改善FD症状。
3. 阐述益生菌改善FD的机制:益生菌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有益代谢产物的产生等方式,对FD症状产生积极影响,如消除病原菌以重建微生物平衡、调节上皮屏障通透性、影响内脏超敏反应、发挥抗炎作用和调节肠道运动等。
未来研究方向
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在改善FD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其多重作用机制包括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反应和改善胃肠动力等。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菌株特异性、个体差异和长期疗效的不确定性。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益生菌在不同人群和FD亚型中的应用,以及菌群-宿主互作机制的深入探索,为FD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图文赏析
图1. 益生菌作用机制
图2.益生菌与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诱导的局部肠道免疫应答
图3. 益生菌调节生物群代谢产物
作者团队介绍
通讯作者
岳喜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乳制品加工与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民盟中央委员。曾获全国农科教推先进人物、国家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教学名师、沈阳市优秀专家、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及五四荣誉奖章等称号,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及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主持国家综改办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曾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等科研奖励3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担任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科学主编、Foods 客座编辑、《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副主编等以及十余个期刊的编委。近五年,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 Function、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ESI高被引5篇。Web of Science显示岳喜庆教授在驴乳研究领域全球排名4名 (4/737),中国排名第1。
通讯作者
李墨翰,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农业特色产业专家、中国智利蓝莓“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助理、辽宁省特色新食物资源挖掘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益生菌与乳品科学。入选全国勤学上进青年、辽宁省勤学上进青年、沈阳市高层次人才拔尖人才、天柱山青年骨干教师。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 副主编,Current Opinion in Food Science、Journal of Food Quality、Journal of Dairy Research 等SCI期刊编辑,《中国乳品工业》《乳业科学与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辽宁省细胞生物学学会营养大数据与智能精准营养专委会委员。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累计IF > 200,包括中国科学院一区TOP论文25篇、JDS百篇高被引论文2篇、ESI前0.1%热点论文2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3篇、中国知网高影响力论文1篇。主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3件;于Elsevier等出版英文专著2部、主审英文专著1部。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益生菌与乳品科学领域的研究,团队成员在益生菌与肠道健康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益生菌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原文出自 Foods 期刊:https://www.mdpi.com/262366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foods
Foods 期刊介绍
主编:Arun K. Bhunia, Purdue University, USA
期刊主题涵盖食品研究相关各方面。目前已被 Scopus、SCIE (Web of Science)、PubMed 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4.7
2023 CiteScore:7.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8051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