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蛇咬伤中毒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被忽视的热带疾病,一直严重威胁着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民众的生命健康。在拉丁美洲,Bothrops属蝰蛇因其广泛分布及毒性强烈而成为引发重度出血性和局部组织坏死的主要蛇种之一。不同种群间的毒液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单一针对某一蛇种的抗蛇毒血清在临床应用上面临一定局限。为应对蛇毒多样性和治疗需求,研发具有广泛交叉免疫能力的商业抗蛇毒血清显得尤为重要。来自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的Nicholas R. Casewell教授团队在 Toxins 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针对现有商业抗蛇毒血清对不同Bothrops蝰蛇毒液的交叉免疫结合能力及体外功能抑制效果展开系统性探索,旨在为蛇咬伤的广谱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考察了三款针对Bothrops蝰蛇的商业抗蛇毒血清:分别为单一免疫制品BothroFav、多价制品Soro antibotrópico-crotálico和PoliVap-ICP。这三种产品虽然各自的免疫原来源和制备工艺有所不同,但均面向拉丁美洲常见的蛇种。研究团队采用一系列体外检测方法,从免疫学和功能抑制两个角度,对七种不同地域来源的Bothrops蝰蛇毒液进行了检测。
在免疫结合实验中,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等方法,评估各抗毒血清对毒液中各类主要毒素 (包括蛇毒金属蛋白酶、蛇毒血清蛋白酶以及磷脂酶A2) 的识别和结合效率。结果显示,尽管不同毒液的毒素构成存在一定差异,但所有抗毒血清均能与毒液中的关键毒素发生交叉反应,其中BothroFav和PoliVap-ICP在免疫结合效能上表现尤为突出。
在体外功能抑制实验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抗毒血清对毒液促凝活性、纤维蛋白原消耗以及金属蛋白酶介导的蛋白降解活性等毒性功能的抑制能力。数据显示,BothroFav和PoliVap-ICP在抑制毒液诱导的促凝和纤维蛋白原降解方面具有较高的效价,而Soro antibotrópico-crotálico则在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种差异提示,不同抗毒血清在针对特定毒性机制时各有侧重,但总体上均展现出较为广泛的交叉抑制作用。
表为研究中使用的毒液
研究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本研究证明了当前商业抗蛇毒血清在针对Bothrops蝰蛇毒液时具备广泛的交叉免疫结合能力。即使是针对特定毒种开发的单一免疫制品,也能对其他相关种群的毒液发挥有效中和作用。BothroFav和PoliVap-ICP在体外抑制促凝和纤维蛋白原消耗方面的显著效能,表明其在临床上有望扩展应用于其他缺乏针对性蛇毒治疗方案的区域;而Soro antibotrópico-crotálico在抑制金属蛋白酶活性上的优势,则为缓解蛇咬后局部组织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意义与展望
该项研究不仅为商业抗蛇毒血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也为今后抗毒血清的研发方向指明了路径——即在保证针对特定毒种高效中和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其交叉免疫和功能抑制的广谱性。未来,基于这些体外试验数据,进一步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将有助于验证这些产品在实际救治中的效果,进而推动蛇咬伤救治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对于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面临蛇咬伤威胁的地区来说,此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体现了现代免疫学技术在抗毒血清研发中的应用,也为改善蛇咬伤患者的治疗预后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我们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推动更多跨学科合作,为解决蛇咬伤这一全球公共卫生难题贡献力量。
阅读英文原文:https://www.mdpi.com/201744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toxins
Toxins 期刊介绍
主编:Jay Fox, University of Virginia, Charlottesville, USA
期刊主要涵盖了由生物体产生的各类毒素领域的相关研究。
2023 Impact Factor:3.9
2023 CiteScore:7.5
Time to First Decision:20.3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9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927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