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
Biomolecules:偏头痛为何总与抑郁如影随形?探索其二者之间的生物学关系
2025-3-19 17:31
阅读:1000

文章导读

偏头痛是一种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患者罹患抑郁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5倍,慢性偏头痛或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罹患抑郁症的几率更高。抑郁症也预示着偏头痛发病更早、更严重,增加了偏头痛慢性化的风险。这些数据表明,偏头痛和抑郁症可能具有相互重叠的生物学机制。一篇发表在 Biomolecules 的综述文章对这一话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主要内容

  • 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

偏头痛被列为全球第六大致残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单侧剧烈脉动头痛,持续时间可长达72小时。偏头痛的先兆可能表现为发作前不久发生的一系列视觉或感觉障碍。此外,这些症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对听觉、嗅觉或视觉刺激的超敏反应。包括遗传背景、气候区域、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在内的一些病因在偏头痛的发展中起到作用。遗传、性别和环境因素似乎贡献最大,女性患此病的可能性大约是男性的3倍。横断面和纵向研究表明偏头痛与情绪障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尤其是抑郁症。抑郁症已被确定为早期发展偏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关系被认为是双向的。有研究表明,偏头痛也会使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2.5倍。因此,偏头痛和抑郁症的合并症很常见。

  • 生物学方面的累积证据

  • 血清素

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任何单一的系统/内源性物质本身可以解释偏头痛和抑郁症之间的双向联系,但血清素能系统的功能障碍一直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大脑血清素失衡似乎与这两种疾病有关。此外,血清素能系统的药理学调节是这两种疾病的主要靶点之一。图1展示了血清素参与这种合并症的研究结果。

1.png

图1. 血清素能系统参与偏头痛和抑郁症的代表图。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是一种血管活性神经内分泌肽,在外周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在外周,CGRP从三叉神经的初级传入神经释放到脑膜的血管周围空间以及神经节内,引发涉及CGRP、嘌呤能受体、一氧化二氮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串扰。这种情况产生了一场完美的风暴,使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敏感,最终导致疼痛加剧和外周敏感,如偏头痛。与健康受试者相比,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的CGRP水平升高,表明了CGRP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作用。一些研究甚至表明,CGRP的倍数升高可能与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而不是与疾病分类本身有关。这些发现支持了CGRP在偏头痛和抑郁症这两个实体中潜在作用的理论基础 (图2)。

2.png

图2. CGRP与偏头痛和抑郁症的关系。

         

  • 性激素

性激素,主要是雌激素,与偏头痛和抑郁症有关。性激素的波动会影响女性的健康。雌激素与抗抑郁药的疗效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为雌激素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清素能信号传导,并与神经可塑性有关。此外,黄体酮是感觉神经传递和血管反应的关键调节剂,特别是在患有偏头痛和抑郁症的女性中。催乳素也是男性和女性偏头痛差异的关键因素,与偏头痛发作和情绪障碍的过程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偏头痛和抑郁症合并症的治疗靶点。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表明,雌激素状态可能对偏头痛和抑郁症合并症很重要,雌激素治疗或替代作为女性的药理学选择可能值得进一步探索 (图3)。

3.png

图3. 性激素在偏头痛和抑郁症中的作用。

         

文章总结

本综述提供了有关偏头痛-抑郁症合并症中改变的常见途径的相关信息 (图4)。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学是复杂的,尚未完全了解。考虑到这种合并症的临床相关性,未来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探讨这些具有前景的系统、激素或肽在患有多发性抑郁症的偏头痛患者中的作用。

4.png

图4. 偏头痛和抑郁症的致病机制。

            

原文出自 Biomolecules 期刊:https://www.mdpi.com/2658864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iomolecules

               

Biomolecules 期刊介绍

主编:Lukasz Kurgan,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USA; 

Peter E. Nielsen,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期刊旨在发表包括生物活性和生物源性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生物学和医学意义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材料及其应用等在内的高水平文章。

2023 Impact Factor:4.8

2023 CiteScore:9.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8.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7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8344.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