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医学的发展预示着干预措施从群体层面转向个体层面,标志着精准营养的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千篇一律的饮食方法可能无法满足每个人独特的营养需求。这种差异归因于许多因素,包括遗传和成长发育差异。虽然这些宿主特异性差异是固有的且基本上不可改变的,但肠道微生物群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如饮食模式) 的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胃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代谢稳态和生理平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参与消化、营养吸收、粘膜免疫反应的形成以及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或调节来发挥其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异性和组成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通过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阐明饮食摄入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有针对性的营养规划和设计个性化营养,以调节微生物群并促进人类健康。
基于此,Nutrients 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李道通副教授和陈芳教授合作创建特刊“Personalized Nutrition and Human Gut Microbiota”,旨在探讨对个性化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关系的理解。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膳食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群的相关性
2.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机制和规律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3月15日
客座编辑信息
李道通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李道通,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食药同源与健康调控机制,重点研究膳食营养与肠道微生物。担任“国际食物营养与安全协会”秘书,北京市科协产业特派员,作为浙江丽水乡村振兴大使参与产业扶贫等工作。Nutrients、Frontiers in nutrition 客座编辑,在Microbiome、Biotechnology Advances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文章总引用次数700次,影响因子>10的文章5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作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2019年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优秀人才”。
陈芳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陈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蔬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现任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食品学会杰出青年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食品加工危害物丙烯酰胺的神经毒性及花色苷干预机制”、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新型果蔬汁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等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68篇,最高影响因子17.68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8项。eFood 和FoodFrontiers 共同主编、FutureFood 编辑、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Nutrients 编委。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与安全,长期围绕天然产物提取、果蔬营养与安全开展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挖掘了生姜、山药、桔梗、大麦叶等植物源食品原料的新功能,阐明了全食物及功能组分的活性机理;揭示了生物碱、丙烯酰胺、真菌毒素等食 源性风险因子的形成转化规律及毒性机制,建立了靶点明确的毒性干预技术等。围绕果蔬产业链安全、果蔬功能机制开展了深入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和科普。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1595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nutrients
Nutrients 期刊介绍
主编:
Lluis Serra-Majem, University of 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 Spain;
Maria Luz Fernandez,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SA
期刊主题涵盖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生物活性营养素、运动营养、公共卫生和饮食相关疾病等学科领域。
2023 Impact Factor:4.8
2023 CiteScore:9.2
Time to First Decision:13.5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6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278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