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不利的非生物和生物胁迫正在限制农业生产力,这加剧了作物科学家在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粮食供应需求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通过高效利用遗传资源和分子工具来培育更优良的作物品种,其中,解析作物优良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理是品种改良的关键。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统,为遗传学家和育种学家提供了高效且简便的工具。当前基因组编辑技术具有精准的目标基因组改造、基因组编辑植物中无外源DNA,以及快速低成本的基因组改造方法等显著特点,已成功应用于作物育种领域。
基于此,Life 有幸邀请了中国水稻研究所陈天晓博士、魏祥进博士、奉保华博士和陈龙博士,共同创建特刊“Recent Advances in Crop Genetics and Breeding (作物遗传育种进展)”。本特刊将致力于报道作物遗传改良新基因、新方法及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特刊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作物改良QTL与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产量、生物和非生物抗逆性的候选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挖掘;
基于有利单倍型的分子育种;
作物育种新技术,如靶向诱变、基因组编辑等;
全基因组选择。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8月31日
客座编辑
陈天晓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3年入职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耐逆遗传改良团队。主要从事水稻耐逆研究,开展了水稻耐盐、耐高温基因克隆及分子机理研究。在 The Crop Journa1、Journal of Agronomy and Crop Science、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Field Crop Research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总被引580余次,H-index为12。目前担任 Life、Agronomy 等期刊客座编辑。
魏祥进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09年7月起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水稻品质、耐逆等重要农艺性状机理解析及优质耐逆水稻新品种培育研究。先后主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Molecular Plant、National Science Review、Plant Biotechnol J、New Phytologist、Plant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以主要完成人参与审定水稻新品种10余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九届大北农科技一等奖等奖励5项。
奉保华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15年起就职于中国水稻研究所。主要围绕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问题,开展水稻高温热害响应的生理分子机理及耐逆水稻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等项目4项。以第一作省或通讯作者在 Rice、Plant Science、BMC Plant Biology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7篇,累计影响因子71.49,H-index为20。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陈龙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19年就职于中国水稻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对盐胁迫、高低温胁迫等环境胁迫的响应,试图揭示水稻对各种非生物胁迫反应的潜在机制。为解决水稻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长问题,选育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宜品种提供理论参考。在 Plant Cell Physiol、Plant Journa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
了解更多特刊信息:https://www.mdpi.com/si/214062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life
Life 期刊介绍
主编:Lluís Ribas de Pouplan, The Barcelo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ain
期刊关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研究的相关主题内容,目前已被SCIE (Web of Science)、Scopus、PubMed等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3.2
2023 CiteScore:4.3
Time to First Decision:17.8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026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