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iences 创刊主编、西班牙皇家院士Jesus Martinez-Frias教授在领导期刊发展13年后,现已交棒给毕业于麻省理工和斯坦福大学的John C. Eichelberger教授。
在此,我们向Martinez-Frias教授多年来的卓越贡献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同时热烈欢迎Eichelberger教授的加入,期待他为期刊带来新的发展与突破。
前任主编
Jesus Martinez-Frias 教授
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
现任主编
John C. Eichelberger 教授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Eichelberger教授的职业生涯长达半个世纪,涵盖火山学、科学钻探、地热能、自然灾害及国际北极教育等领域。他本科与硕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 (MIT),1974年5月于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获博士学位。1974年至1979年期间他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从事研究工作,1979年至1991年任职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1991年,他成为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 (地球物理研究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的地质学教授,领导阿拉斯加火山观测站,并推动了与俄罗斯堪察加和日本北海道的火山监测、科学研究及教育合作项目。之后,Eichelberger教授在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美国地质调查局总部担任火山灾害项目协调员,并于2012年重返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出任研究生院院长及北极大学学术副校长。
Eichelberger教授曾获多项殊荣,包括2005年的UAF Usibelli研究奖、2015年欧洲地球科学联盟自然灾害领域的Soloviev奖章,以及2020年美国地质学会大陆科学钻探杰出讲师称号。他创立了冰岛的Krafla Magma Testbed (kmt.is),该项目致力于建立全球首个活体岩浆研究国际观测站,以提升地热能开发效率和火山喷发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研究领域:火山学;火成岩岩石学;地热能;科学钻探;自然灾害;北极问题
以下是Eichelberger教授与我们的访谈内容,他分享了对期刊愿景、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及开放获取 (OA) 出版模式的看法。
Q1. 是什么吸引了您,让您决定担任 Geosciences 期刊的主编?
我很荣幸能够受邀担任主编。Geosciences 吸引我的地方有很多,这源于我作为特刊客座编辑的宝贵经历。该特刊后来出版为书籍(https://www.mdpi.com/journal/geosciences/special_issues/magma_regime),自2020年上线以来已有超过60,000次的浏览量。整个过程高效顺畅,期刊的编辑团队提供了许多专业支持。
此外,我尤为欣赏期刊编委和作者的多元化背景,这在当前学术环境中十分重要。Geosciences 有着全球化视野,同时保持了开放获取模式的低成本,是值得鼓励的。
开放获取是 Geosciences 的一大优势。在特刊征稿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作者希望等待发表于“更有声望”的期刊,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成果至今未见刊。如我的导师W.C. Luth所说:“如果你不发表你的研究,那正意味着它尚未完成。”
文章发布的及时性、同行评审过程的严格性以及在线检索的便利性,开放获取的优势已远胜传统订阅模式。相比面对“您的大学未订阅此期刊”这一障碍及昂贵繁琐的购买流程,开放获取能更好地传播研究成果。作为作者,也应该思考哪种方式能让他们的研究被更多读者所看见。
MDPI引领的开放获取正是出版业的未来,“声望”虽需要时间积累,但它已在 Geosciences 逐渐显现。
Q2. 您对期刊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Geosciences 的研究范围很广,不仅涵盖地球,还包括类地行星及小行星揭示的行星起源线索。在地球本身上,依然存在一些我们可能不愿承认但确实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的大陆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在何时形成的?其他覆盖玄武岩的行星体是否产生了类似的物质?关于地球上那些不符合板块构造理论的火山活动,又该如何解释?对于从未经历过板块构造的其他行星,它们是如何释放多余热量的?这一过程又对它们的地壳和挥发性圈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对地球内部参数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而其中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成本远低于星际任务的钻探得到解答。
更加迫切的是,我们正面临一场由人类自身引发的大气危机。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论文,这与当前记录和描述问题的努力同样重要。这其中还涉及工程学,这当然也与科学相关,“科学”与“工程”之间的界限本不该如此分明。同样,区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也并无太大意义。
我们面临的气候危机涉及从大气、海洋到固体地球的复杂相互作用,涵盖关键矿产资源、能源模式的整体地球系统及其与人类的关联,还包括实施全球性变革的产业提供的信息。我们需要鼓励私营部门在像 Geosciences 这样的期刊中分享更多知识产权,以加速全球进步。同时,加强教育和公众宣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美国,一些大学试图取消地球科学系,这表明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也可能对自己的星球缺乏重视,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因此,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是促进国际、多学科、公私合作的研究,提倡开放获取,以及对那些全新问题或被误认为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探索。
Q3. 您如何看待这一研究领域的未来?
预测未来多少有些“自负”与大胆。毕竟,除了识别出当前最令人兴奋的研究方向外,预测其他方面往往容易出错。但是,如果以上愿景得以实现,通过更广泛、更快速的研究成果共享,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这一生存威胁的推动下,地球科学将取得更快的进步。正如James Head所言,我们已进入比较行星学时代,这对于理解我们自己的星球和其他星球同样重要。
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直接的地壳钻探探索。冷战时期,苏联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超深钻探计划(深达12公里),激发了其他国家制定宏伟的计划,但最终只有西德完成了(深达9公里)。如今,中国或许会以令人瞩目的深层连续岩芯钻探技术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导地位。而探索那些仅在约2公里深度发现的岩浆体同样意义非凡。
与此同时,还需发展能够测量关键参数和动力学的极端传感器,这些设备必须能深入岩浆体并在其中运作。微束技术的惊人进步使我们能够解读岩石中单个晶体的独立历史——即使来自同一块岩石,这些晶体的历史可能大不相同。相比整体岩石样品,单个晶体可能揭示更多关于地球早期的关键信息。我相信,我们不同section优秀的编辑们能够提出其他更激动人心的未来发展方向。
Q4. 您如何看待开放获取在出版领域的发展?
开放获取是未来。当研究人员希望让人们阅读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谁会愿意设置一道付费墙呢?
最后,我们祝愿John C. Eichelberger教授在新职位上一切顺利,并期待他为期刊带来更多的卓越贡献。
Geoscience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geoscience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962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