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与萌发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强休眠会导致种子萌发率低、出苗不均匀,而弱休眠则会引发收获前穗发芽,降低产量和品质。因此,协调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是农业生产的首要产业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揭示了控制种子萌发或休眠的信号通路,特别是在低温、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下。然而,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仍需深入研究,明晰调控种子萌发的遗传特性和作用机理,挖掘调控种子萌发性状的优异基因资源,培育适宜休眠度的新种质,对于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Biology 邀请了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王以锋副研究员、应杰政研究员、童晓红博士和程宇博士,创建特刊“Molecular Basis of Seed Germination and Dormancy (种子休眠和萌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本特刊旨在概述种子萌发和休眠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发现,包括克隆新基因以及生物技术的潜在应用。本特刊欢迎所有类型的投稿,包括该领域的原创研究、评论和方法。特刊包括但不限于涵盖以下内容的研究:
(1) 调节种子萌发或休眠的信号通路;
(2) 涉及种子萌发或休眠的形态或生理学;
(3) 控制种子萌发或休眠的植物激素的作用;
(4) 影响种子萌发或休眠的新型代谢物。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8月31日
客座编辑
王以锋 副研究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功能基因组学、作物、生物育种、种子休眠与萌发、植物激素。
应杰政 研究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水稻 (Oryza sativa L.)、数量性状基因座、种子发育、粒重。
童晓红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生殖发育、植物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分子育种。
程宇 博士
中国水稻研究所 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水稻 (Oryza sativa L.)、植物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学、种子发育。
了解特刊详情:https://www.mdpi.com/si/222502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iology
Biology 期刊介绍
主编:Jukka Finne, University of Helsinki, Finland;
Andrés Moya, University of Valencia and CSIC, Spain
期刊主要涵盖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所有生物领域。期刊被 Scopus, SCIE (Web of Science), PubMed 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2023 Impact Factor:3.6 (JCR Q1*)
2023 CiteScore:5.7 (Q1**)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4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5 Days
* JCR Q1 at "Biology"
** CiteScore Q1 at "General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864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