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地图学名家、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陈述彭先生

已有 7684 次阅读 2015-2-13 20:57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在《中国地理遥感的开山祖师、遥感地学之父、谦逊而卓越的陈述彭先生》一文中侧重介绍了陈述彭先生对于中国遥感事业的贡献(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6965.html)。其实,陈述彭首先是一位地理学家、地图学家,而不是遥感学家。他对于中国现代地图学理论与实践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附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6965.html

                              中国地理遥感的开山祖师、遥感地学之父、谦逊而卓越的陈述彭先生

附2:http://www.gsc.org.cn/n1313394/n1330240/14024498.html

                                                 纪念陈述彭院士系列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开
       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太空所)近来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展了纪念港中大荣誉博士、太空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席陈述彭院士的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与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联合颁发“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成就奖”、在太空所建立“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书廊”和颁发“陈述彭奖学金”。
        陈述彭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 IGBP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巴西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他是我国现代地图学的倡导者与开拓者、遥感应用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带领我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并在地学分析、野外科学考察、地学信息图谱、地球系统科学与空间信息科学对接研究等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2012年6月 15日,在港中大召开的第二十届地理信息科学国际会议中,来自加拿大的原国际地理联合会 GIS委员会主席罗杰 ﹒汤姆林森博士获得了首次颁发的“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成就奖”。太空所所长林珲教授主持了颁奖仪式。参加颁奖仪式的有来自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的领导、中国科学院、美国科学院、英国科学院的院士们、日本 GIS协会、台湾 GIS协会的主席等 15个国家的近 400名代表。汤姆林森博士非常兴奋地领取了这项殊荣,并即兴回忆了他三十年前访问中国和荣幸地结识了陈述彭院士的往事。他非常赞赏陈述彭院士在中国推动遥感和GIS发展的魄力。他认为当年陈述彭先生推动的中国遥感和 GIS事业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机会,也改进了我们许多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7月 5日,港中大在霍英东遥感科学馆为“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书廊”举行了揭幕仪式。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教授率代表团前往港中大出席书廊的揭幕仪式,陈述彭先生的女儿陈子南女士代表家人将向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了陈述彭先生的著作。港中大太空所希望将这个书廊办成学习陈述彭院士的重要文献中心。其中将珍藏陈述彭院士的主要著作,包括他的学术专著、论文、报告、传记,以及介绍和纪念陈述彭院士的各类文献,包括中央电视台等机构拍摄的介绍陈述彭院士的影视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将年轻学者得以深入了解一位伟大科学家学术思想和人格的形成。

附3:http://www.people.com.cn/GB/keji/25509/29829/2105842.html

       陈述彭,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江西萍乡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积极推动我国国家地图集的编制。60年代倡导航空像片系列制图与计算机辅助制图。70年代致力于开拓遥感应用,组织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航空遥感实验。80年代负责研制我国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筹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曾任第一任主任、设计黄河、长江中下游洪涝灾情评估信息系统,兼任中巴资源卫星应用分系统总设计师(1987—1992)。90年代积极参与地球信息科学及全球变化及数字地球战略研究,著有《地学的探索》文集4卷(1990—1992),《石坚文存》(1999);合著《遥感地学分析》(1985,1990)、《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二种教材,主编《地球系统科学》及《遥感大词典》(1990)二种工具书;主编《地球信息科学》(1997一)及《遥感信息》(1986一)两种期刊。曾参加编制《中国地形乌瞰图集》、《国家自然地图案》、《卫星遥感分析图集》等地图集10余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和多次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华绿色科学特别金奖(1992)、国家计委资源与环境学科布局论证金牛奖(1992),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2)。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席、国家遥感中心顾问。

附4:http://www.3snews.net/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4&id=4421

                                                  Jack Dangermond : 孤独的GIS“教父”
                                               来源:计算机世界2008-02-14   (本报记者 许泳 )
       39年来,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让GIS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并成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 他做的企业也许并不著名,但却是众多著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在全球GIS软件市场占有率持续第一。
  Jack Dangermond,年近70的矍铄老人。
  虽然刚下飞机两个小时,但站在记者面前的他,却丝毫看不出跨国旅途奔波的疲惫,倒是那种从内向外散发出的充沛精力,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个人。
  他创办的公司ESRI(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名气可能远不及微软、Google、IBM等IT领域的大公司,然而在这些大公司的合作伙伴名单中,ESRI都占有重要位置, 它是全球最大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服务提供商。
                                                                           39年专注一件事
  Jack在哈佛大学获得的是城市景观建筑的硕士学位,然而他却“不务正业”地创建了从事地理信息研究的ESRI公司,这源自他当年的一次激动,而这次激动引发的热情持续了近40年。
  Jack第一次听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讲如何用计算机帮助解决计量地理学的问题后,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一种用地理的思维、借助计算机去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近40年时间,我就干了这么一件事,就是让GIS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并成为了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Jack兴奋地说,“我很庆幸找到了让自己激动一生的事情,我现在的热情,和39年前创办这家公司时相比丝毫无减。”
  Jack毕业后,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同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女友一起,回到了土生土长的加州Redlands,向父母借了1000美元后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并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我 至今还能想起创业之初的那间地下室,那时我们只是一家为客户分析地理信息方面的咨询公司。” 1981年,当他成功地推出第一个现代商业GIS系统ARC/INFO软件后,Jack带领ESRI向GIS软件开发公司转型,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 当Jack发现自己的产品能够统计哮喘病患儿与空气质量以及高速公路排放的废气间的相关规律时,他非常兴奋。“我发现政府或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和地 理发生关系,我们可以帮助大家从全局范围看问题。GIS的应用只受想像力的限制。”      ......
       在中国,GIS的发展也很让Jack吃惊。30年前,1978年1月,受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之邀,Jack第一次访华,赠送给中国科学院一些源代码和几套 软件,Jack称它们为种子。“那时GIS在中国几乎为零。” Jack耸耸肩评价说。198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向ESRI公司购买了第一套商业软件;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的4名研究人员还在ESRI得到一年的实习培训机会。1996年,Jack专程来华,同国家测绘总局签署协议,支持中国 1∶100万数字地图的项目计划。让Jack感到吃惊的是2006年底召开的那次中国用户大会,“会议上有67个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专题报告和48家合作 伙伴的应用展示,共有超过4000人参会。GIS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出乎我的意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729-867871.html

上一篇:科学网之外的地理、水文、气候类国内外博客、博主——网林撷叶
下一篇:介绍“遥感应用发展的摇篮”(童庆禧,2010)及中国早期遥感先行者
收藏 IP: 112.80.14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