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b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biao

博文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也谈“师道”

已有 6269 次阅读 2010-2-6 22:4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师道, 罗彪, 人师, 经师

——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记载,陈国童子魏昭对郭林宗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是为引言。
师道:一个搜狐拼音打不出的词组
其实,我不是标题党,也没有任何诋毁“搜狗拼音输入法”的初衷,相反,我很认可并至今坚持使用该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的特色在词库,词库的特色在网络征集,写到这里您明白了,“师道”这个词在网络上压根已经是一个生僻词了。本着好奇和科学精神,我简单分析了一下:“师道”本应该是老师关注的一个词,每年的各类考核和绩效评估肯定没人提这个词,否则,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多少单位,多少人,还不把这个词给哄热了,要不,麻烦您输入“本科评估”、“绩效工资”、“职称评审”、“核心期刊”这样的词组,搜狗都能迅速组建,对不起,“师道”这词,第一次您还真打不出来。
最近全国电影院线撤播《阿凡达》,热映《孔子》(以至于前段时间我出差在北京,地铁里已被其宣传片轰炸到找不着北),好啦,历史剧也开始喜欢睇真D——《赤壁》诸葛亮的“略知一点”让诸葛亮生动起来,而《孔子》中周润发的表现似乎也并没有让这个有点轻的世界知道什么是“重”,不能怪胡玫,我再次申明。

(要是“小马哥”的印象不那么深就好了)
君子不器与被“经师”
为了搞清楚“师道”这个词是怎么沦陷的,我做了一个庸俗的研究,找到了标题中这句话的出处:所谓“经师”,大抵就是掌握技术的老师,善于发现科学问题并寻找解决路径的研究员,这和一般研究所的同志并无不同;而“人师”则应为人生导师,除治学严谨、学问自成一家外,乐于布道,勤于解惑,而行桃李天下。
可能是俺悲观了点,太多高校的教师已经被“经师”了,从高校说,“经师”大抵是一个非常吃香的角色,掌握一个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在其中持续发表科研成果,基金众多、学生众多、社交网络复杂。大学中的授课效果好的老师从表面看似乎也不错,学生口碑相传,同事交口称赞,但每到关键时刻,这些以传道解惑为主要功能的老师,并不能获得其声誉应用的经费和地位,啥原因?我只能说:评价这些老师的话语权根本就不在这些受益匪浅的学生手中。想做一名“人师”,没有褴衣素食、秉天传道的决心断然难以成事。孔子在鲁国时期没有那些磨难,也很难成就后来的儒家大成。
即为“经师”,是否也能成为“人师”?从一些大师们的传记上看,似乎是这个道理,也不乏“人师”鱼与熊掌而兼得的事例,但是否所有弟子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不得而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老师其实比较容易当,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我要加一句:说起来容易,做足了还真不容易。看到别人做出一个新成功,是否真能打心眼里佩服与学习,是否紧接着就挑毛病而美其名曰“科学精神”?搭建好的理论框架需数十年于一日,日积月累,什么,晶体学报出文章快,先搞个几十篇再说,靠什么形成新知识、新理论点?
人生“进程”中,其实值得为师者恪守的东西还真有不少。
比较庆幸的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遇到了治学与授业结合得比较好的老师,既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既指点学问也能论道人生,而往往在他治学授业的人生道路上,这些道理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因此作为学生学起来特别带劲。于是,自己为师后,秉承这条道路往前探索,在世俗的框架内形成一片净土,似乎除了三尺讲台,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
忘记那些世俗的纷争,选择性记忆,仅此而已。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0436-293211.html

上一篇:战略之美,边走边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