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oxiao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xiaolin

博文

在“逃离”的边缘 精选

已有 4424 次阅读 2012-12-7 23:10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找工作的这些日子是在煎熬,尤其是在这异国他乡。前一阵子关于“逃离科研”的话题不断,时常有冲动也吐吐苦水,但带了很多的个人境遇,也不知道是不是属于少数的非主流的想法。

首先,我不承认我对研究不感兴趣。有些兴趣是培养的,日久生情而已,假装科研,其实“假作真时,真亦假”,在平淡如水的科研日子里,它让你魂牵梦绕、夜寐思服过;让你身心俱疲过。这般身体发肤心灵的触及,离开时怎能难舍。

我是在朋友们“你很适合搞科研”的评论中走过来的,人说的多了,自己也可能当真的。可是这一路走来,却是一路的不讨好。研究生的时候,导师忙, 我自己在第一年的时候除了上课就是到图书馆去碰自己以之为神奇的东西,比如看看SAS, 看Erdas, 尝 VB, 甚至Java,因为新东方的某位前辈说过“人这一生需要学几个语言,包括文字语言也包括机器语言,你会发现各种语言之间的共通之处。” 那个阶段的浅尝则止、沾花惹草,是我这么多年学习中最愉快的日子,真的是全凭了兴趣。之后的一年半,我自己思忖课题,一个人经常拉了行李、去鸟比人多的三角洲和一群鸟人兄弟厮混、闲云野鹤的。这得感谢老师对我的“放养”似的培养,也归于我的不谙世事和淘气。有所得必有所失,在那三年里,我成了同门三个人中最颗粒无收的;但是我仍然不承认我的不学无术,做生态的大自然不是最好的老师吗?不在野外呆着,怎么会有科研的灵感出来?好吧,我搞科研也许是太浪漫和自由了。至少于国内唯文章是瞻的风气相左。

可是老天可怜见,竟然在我乱找工作的绝望时候,给了我一个offer。于是我飘洋过海,继续为了所谓的“自由之风”而搞研究。我的博士一波三折,心酸痛苦的经历可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上好久。但是看了陈沐博主的“学术私生子、未生育女博士”的故事,我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可是,在我读博士的三年里我是在认认真真,一门心思的搞学术。无奈我那米国的老师,不热衷于发文章,不理解在中国学术圈,文章和SCI在招聘过程中的秒杀威力。一篇文章给我拖上1年(是的,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八次九番的催他,催到我都不好意思了。(您可能要说,索性自己直接投了。此言差矣,这种不经老师允许且挂有老师名字的文章一旦投出,后果不堪设想。)我想在学术圈被文章拖死,应该比没有文章可写而死,更加凄凉和悲惨吧。我不承认自己完全是个空皮囊,但是在国内各大高校的招聘启事面前,我真的是万念俱灰了。要不我也时髦的“逃离”一把,可是我真有点舍不得;要不继续等待,但是初速度已经差了如是多,加速度又难以产生多大的奇迹。

根据我过来人的经验,很早就想跟正在想出国的同志们说几句肺腑之言:
(1)根据目前美国STEM的新草案,计算机、数学、工程等专业的同学们出国还是可进可退的,因为美国即使再崩盘,这些专业还是大有用武之地。
(2)学习自然科学的,尤其是农林牧渔生态的,不妨以国内为大本营,做好前期的采样野外工作,积攒好数据,争取1-2年到国外访问的机会,利用国外语言的优势集中发几篇文章。如是,国内国外两手都抓住了,自己想去接触西方自由世界的心愿也满足了。
(3)在目前和很长一段时间的中国科研,文章真的是王道中的王道。嫡出庶出私生子也好,如果真想一路走到黑的科研,还是好好写文章。虽然个人真的不太喜欢这种功利的为写而写,但是中国人太多、人才也太多,和高考一样,文章变成了检验学术能力的第一块而且直接的试金石。

我,在这条路上,还是且行且珍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936-640341.html

上一篇:也说“坟”
下一篇:平凡的世界
收藏 IP: 128.227.222.*| 热度|

20 齐国臣 张鹏举 王海辉 武夷山 陈沐 刘晓锋 谢强 林涛 曹聪 孔梅 朱丽红 李伟钢 杜伟 边媛媛 李学宽 何青 陈筝 fansg anran123 FloatingRos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