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爱KeAi
CEQI┃从微观层面剖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2025-10-28 13:55
阅读:527

Summary

本研究利用全面的企业数据库,揭示了1998-2016年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个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不同变化趋势: 二者的差异主要源于企业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同步下降。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 —— 即劳动报酬在国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呈下降趋势。然而,2008年出现了转折点,此后劳动收入份额开始回升。目前关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解释主要基于宏观经济学或微观经济学单一视角展开,在此前提下,一项通过分析企业动态对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的新研究,填补了微观与宏观研究之间的空白。

本项研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年度调查》(1998-2007年)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库》(2008-2016年),揭示了中国制造业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背后的三大微观基础

image.png

第一,2008-2016年期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个体劳动收入份额呈现出显著不同的变化趋势。该研究通讯作者周康解释道:“所有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向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企业分配加量。”

第二,1998-2007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既不是由初始市场份额较高的企业系统性降低个体劳动收入份额所致,也不是由初始个体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引发。周康指出:“相反,这一时期总体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主要由再分配效应驱动 —— 企业在逐步降低个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同时,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对2008年后的分析表明,这种‘个体劳动收入份额与市场份额共同变动’的微观机制依然存在,并且适用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不同趋势。”

第三,国有企业对制造业总体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贡献显著;1998-2007年期间,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在 “总体劳动收入份额” 和 “个体劳动收入份额” 的变动上均呈现出发散模式。周康补充道:“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显示,国有企业占制造业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80%以上。”

由于要素收入份额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关键指标,该研究团队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政策价值。周康表示:“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会导致收入分配失衡,加剧不平等问题。此外,劳动收入份额偏低会限制家庭预算,而消费减少又会削弱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因此,推动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微观机制,可为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研究人员指出,深度研究该课题的空间还很大。该研究第一作者张俊森表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服务业实现了显著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从2004年的41.2%升至2023年的54.6%,目前第三产业吸纳了中国近一半的劳动力。由于本研究仅聚焦制造业,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分析第三产业内部或三大产业间的劳动收入份额动态,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政策参考。”

该研究已发表在期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上,欢迎领域内学者、同仁阅读、下载:

image.png

期刊简介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image.png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CEQI)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英文期刊,《经济学》(季刊)的英文姊妹刊物,2021年创刊,在ScienceDirect平台以开放获取形式出版,每年1卷,每卷4期,目前已被ESCI、DOAJ、SCOPUS、EconLit、EBSCO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CEQI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增进英文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以及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理解。CEQI发表与中国经济相关的论文,包括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及结果、重要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比较的论文,特别鼓励有独到见解且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意义的问题导向型论文。

CEQI为开放存取刊物,投稿及下载论文,请访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china-economic-quarterly-international。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507813.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