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评估了WASH (即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 的状况对89个中低收入国家霍乱疫情的影响。研究发现,某些改良型WASH设施 (如自来水管道供水) 可以降低霍乱造成的疾病负担,而未改良的设施 (如露天排便) 则有害影响明显。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UN SDG) 框架下,各类WASH设施使用率的差异加剧了不同地区霍乱负担的差距。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UN SDG) 涵盖了关于安全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 (WASH) 方面的具体目标,这对于中低收入国家预防持续存在的霍乱至关重要。相对应的,全球霍乱控制工作组 (GTFCC) 启动了一项名为《终结霍乱:2030年全球路线图》的全球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将霍乱相关死亡人数减少90%,并在20个及更多国家范围内消除霍乱。然而,对于不同地理区域间WASH使用率的差异及其对霍乱负担的影响研究甚少。
来自中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评估了89个中低收入国家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WASH状况对霍乱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均衡负担。
“安全的WASH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霍乱的唯一长期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的文婉琪表示,“评估WASH对霍乱的影响和可归因负担,有助于帮助受霍乱影响的地区,正如GTFCC全球路线图中所强调的,根据地域性特征和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自来水管道供水和包含下水道或化粪池的卫生设施的使用率与霍乱呈负相关,而饮用地表水和露天排便的人口比例则对霍乱有直接的危害效应。本研究的通讯作者、同样来自中山大学的林华亮强调,这项研究凸显了在受霍乱影响的国家维持和提高安全的WASH设施使用率的必要性。
“WASH设施使用率方面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剧了霍乱负担的不均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5.77%的霍乱病例可归因于未改良的饮水设施,这一比例远高于北非和西亚的9.09%,”林教授解释道,“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地域性防控策略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终结霍乱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们还强调,他们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估算的WASH相关霍乱预防比例为各国进一步推进实现GTFCC 2030年路线图提供了可操作的参考点。林教授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实现改良卫生设施的普及可使霍乱风险降低32.98%,而在中亚及南亚,这一比例仅为7.47%。全面推广安全WASH的使用不仅是一项发展目标,更是消除霍乱的核心要求。”
该项研究已发表在期刊Global Transitions上,欢迎领域内学者同仁阅读、下载:
期刊简介
Global Transitions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同行评审英文期刊,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并引领一流的研究与实践,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全球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当前大力倡导的应对全球重大问题的新型思维范式,作为一个集结全球转型中前瞻性观点的平台,Global Transitions致力于促进以人类健康与星球健康为导向的多学科研究。
Global Transitions不仅关注气候变化和公共健康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而且欢迎涉及广泛的卫生应急、健康政策、医学、工程、技术、能源、交通、环境、建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前沿技术和理论探讨。
目前,期刊已被ESCI、CAS、CAB Abstracts (CABI)、EMBASE、Scopus、DOAJ、EBSCO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290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