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爱KeAi
CEQI┃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水平与机制 精选
2025-7-2 05:08
阅读:2048

本研究从全国农村地区采集的数据发现,中国粮食生产中的适应性行为能够缓解52.5%至63.5%的高温不利影响。然而,适应行为无法有效减轻过量降水产生的不利影响。先进的技术和投入调整是适应机制的关键。

气候变化风险的不断增加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潜在威胁,气候变化与农业稳产高产需求之间的冲突是目前主要矛盾。由刘东、冯晓龙和司伟组成的研究小组评估了中国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适应水平和适应机制。

“适应性行为缓解了52.5%至63.5%由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刘东解释道,“然而,适应性行为并未有效减轻过量降水带来的影响”。

研究人员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数据、长差分法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适应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我们发现不同作物之间的适应水平存在差异”,冯晓龙分享道,“水稻和玉米对高温的适应性比小麦更强”。

研究还发现了适应水平的区域差异,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对高温的适应性比南方地区更强,“这表明,尽管南方地区的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受高温影响较小,但其适应水平也较低”,冯晓龙补充道。

image.png

研究发现,技术进步、适应技术的应用以及要素投入调整是关键的适应机制。例如,技术进步可以缓解31.8%的由高温引发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从微观农户角度来看,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显著减轻高温对每亩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对小麦和玉米。

“我们应该认识到过量降水对粮食生产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以及提高技术手段应对强降雨适应水平的紧迫性”,司伟表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能为完善和实施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及政策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从而提高粮食生产对气候风险的抵御能力。

该研究现已发表在期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上,欢迎相关领域学者同仁阅读、下载。

image.png

期刊简介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image.png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International (CEQI)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英文期刊,《经济学》(季刊)的英文姊妹刊物,2021年创刊,在ScienceDirect平台以开放获取形式出版,每年1卷,每卷4期,目前已被ESCI、DOAJ、SCOPUS、EconLit、EBSCO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CEQI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本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增进英文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以及对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理解。CEQI发表与中国经济相关的论文,包括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及结果、重要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对社会和经济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比较的论文,特别鼓励有独到见解且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意义的问题导向型论文。

CEQI为开放存取刊物,投稿及下载论文,请访问: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china-economic-quarterly-internationa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9196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