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爱KeAi
WBS论文推荐┃猎物适应策略随捕食风险线索属性不同而异
2025-5-27 11:37
阅读:183

本研究以纤毛虫原生动物为模型,系统探究了捕食风险对猎物生存策略及其响应机制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捕食风险线索均能显著提高猎物种群的生长速率,表明猎物可能通过早期繁殖策略来应对捕食威胁。然而随着同种猎物密度的增加,这种促进效应逐渐减弱。更为关键的是,猎物的响应机制在所激活的信号通路、作用区域以及参与的生物过程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取决于捕食风险线索的具体属性。

近期发表在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以原生动物栉毛虫-草履虫为模型系统,深入揭示了微型动物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下的非消耗性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如作者所述:“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本研究为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系统,通过创新的实验设计成功地将捕食者与猎物进行物理隔离,从而精准获取了理想的捕食风险线索。”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以草履虫-栉毛虫为猎物-捕食者模型,系统评估了多种捕食风险线索的影响,包括单独或混合的捕食者和猎物匀浆,以及同种猎物密度对特定生长速率的影响。结合转录组学分析,本研究揭示了猎物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及其潜在的分子响应机制。

作者指出“在理论层面上,猎物应对不同类型捕食风险的适应策略及其分子响应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证实,尽管捕食风险线索的属性不同,所测试的纤毛虫均采取了提前繁殖的策略以应对风险。”

image.pngimage.png

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同种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风险对猎物的影响逐渐减弱。令人意外的是,猎物的分子响应机制在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作用区域以及参与的生物过程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取决于捕食风险线索的属性。

最后,本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设:猎物面对不同捕食风险线索时,其生存策略虽然相似,但在分子层面的响应机制则因线索属性的不同而各异。

总之,本研究通过揭示纤毛虫猎物对多种捕食风险线索的响应机制,深化了我们对猎物适应性策略的理解。同时,也为水生微生态系统中非消耗性效应的科学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image.png

期刊及主编介绍

image.png

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简称WBS)创刊于2021年,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主办,科爱合作的一本覆盖水生生物研究、水生态环境保护及水产养殖等领域的综合性开放获取型(OA)英文学术期刊。目前,期刊已被ESCI、Scopus、DOAJ等数据库收录。2023年期刊收获首个影响因子5.1,位列所在学科Q1区。

期刊主编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前美国渔业协会主席Robert M. Hughes教授共同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由来自中国、美国、巴西、法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葡萄牙、俄罗斯、英国、日本、挪威等15个国家的著名学术机构的81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WBS在2024年继续为作者提供免费发表的机会,所有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经收录将发表在月活用户超过1800万的ScienceDirect平台,供领域内的学者、及全球读者免费阅读、下载及引用。

image.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科爱KeAi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96796-148737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