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霁罡
游记:2025夏游南安省 精选
2025-7-5 06:50
阅读:913

    去年七一游了河对岸的底特律,今年七一则走的远了一点,逛了多伦多以及尼亚加拉瀑布。途中多有感慨,随手记录,遂成此文。

1 多伦多相对论        

      多伦多肯定是安省第一大城,很大可能是加拿大第一大城。这大城是我在加拿大第一次脚踏实地的地方:200311月,以留学生身份来到多伦多,在工大师兄家小住一夜,他次日送我坐灰狗长途去二百公里外的伦敦上学。二十年后我还清晰记得,走在多伦多街头,所有的建筑都是水泥的土灰色,多伦多与我这个初次留洋之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土。        

        如果把坐飞机和火车都算上,多伦多算是我到过最多次的加拿大城市。但真正触摸这个城市,其实也没有那么多,而且基本上就是对比鲜明的二十年前穷学生时代,以及这次全家来多伦多玩。两个时间段,对比鲜明,所以题目就来个多伦多相对论,算是不忘马家沟化学的初心。

      二十年前,读博士时来多伦多有两个途径:一是搭朋友车来多伦多买菜。来回四百公里就为了买菜?是的。为啥?穷呗。而且伦敦的中国菜种类质量都差很多。买菜之余还在所谓的中国城,拣便宜的馆子,打打牙祭。当然,价钱依然是首要因素。第二个途径是博士宿舍区居委会组织的游园活动,那是需要坐着中小学生的黄色校车来的。两百多公里,大概率不会有空调,座位也不那么舒服。虽然我那时还年轻,吃点苦应该也不算啥,但我就是觉得多伦多是灰色的,土。

      博士毕业从伦敦坐两个小时火车,在多伦多火车总站乘加拿大一号,跟安省挥挥手说再见,就扎根加拿大心脏地带的萨斯卡通,一去十六年。

       这期间至少在多伦多开过一次会,还是认为多伦多土。

      2022年带家里小朋友去伦敦参加师爷的研讨会,我们在多伦多小住一晚,也参观了久负盛名的安省博物馆。小朋友一直说,博物馆很酷。

     一晃,时间来到了2025,我们全家从萨屯搬到多伦多以南四百公里的温莎已经一年多。终于下定决心再去一次多伦多。

      从温莎开车,一路向东北,两个小时过自己苦读四年的伦敦。继续向北,在首个商用电话发明者,贝尔的老宅停留一下,算是对科研前辈的致敬,然后继续向北,在大多伦多的郊区,橡树场市停了下来。这里是我们接下来多伦多之旅的行营,每天火车四十分钟往返多伦多。

       第一天,走出中心火车站,我顿感豁然开朗,CN塔,一样的土灰颜色,在我眼里却是很清凉的感觉。CBD有很多写字楼,年轻时我站在北上广的CBD总会有一些压抑的感觉,这次却不然。       是我变了还是多伦多变了?多伦多洋气了?年轻了?还是我土了?不管怎么,这样的变化是我喜欢的。 

2)上校的家 

        一直以来我都把在多伦多开车视为天花板级的技术。所以这次就在离多伦多还有半个小时车程的橡树场住了下来。

       我们到的当天,朋友家刚好也出去度假,所以让我们有了在橡树场住大房子的体验。

       现在我们的旅行是真正的自由行。在完全陌生的橡树场,随机搜到灯塔是个地标,所以就从朋友家出来直奔灯塔而去。因为马上就是加拿大国庆节,灯塔景区车水马龙,好在橡树场博物馆前找到了一个停车位。        从岸边沿一条小路走向湖水中央的灯塔,湛蓝的湖水,远处高耸的CN塔,以及旁边相簇拥着的,依稀可见CBD,真是现代与自然和谐共存之处,美。

      回到岸边,偶遇一C上校纪念牌,原来是橡树场的奠基者。因着这块牌我们决定参观一下博物馆。博物馆本身就是湖边一大公馆,参观一会儿才知道这就是C上校的家。二百年前C上校从英伦来到安大略湖边,买下湖滨六百亩土地,建了大房子,自住兼办公:C上校是海关检验员,C上校是居家办公的前辈!C上校一家人才辈出,比如加拿大第二名女医生,曾经在二战时期服务于中国战区,所以她的卧室有中国元素。还有一个女作家,写了最早的一本橡树场来世今生。

      橡树场,如今安省最贵的社区之一,就是从C上校在湖滨的家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到橡树场第二天一早,参观了湖边另外一处风景,玫瑰园,偶遇一老者对着安大略湖吹葫芦丝,为如画的风景又平添一抹东方浪漫。C上校家确实是个好地方。

318岁再见雷神之水 

     时隔18年又见尼亚加拉瀑布,原住民语意为雷神之水的所在。

     18年的岁月,几千次的日升日落,没有给雷神之水带来任何变化。瀑布一如既往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崖边纵身一跃,完成四十米的自由落体。而两岸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指点江山,赞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如果孔夫子在世,必定再次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苏夫子也会如赤壁赋中唱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十八年弹指一挥间,却深刻的改变了我。不论是在岸上,在船上,还是在瀑布后面,看着有如万马奔腾的雷神之水,我尝试着狄更斯在此地产生的宁静之感。

       动与静,在乎一念之间尔。年轻时无法理解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一把年纪再次面对雷神之水的咆哮奔腾,我好像有点儿理解了。雷神之水改变不了的,时间就这样悄悄的做到了。

4)塔缘

     这次旅游我只规划了一处,尼亚加拉瀑布旁的观景塔:skylon tower,就叫它龙塔吧。

     龙塔建于六十年代,所以我知道它也有二十年了。塔顶三层,最上层是室外观景平台,第二层是自助餐厅,最底层是旋转餐厅。我这次订了旋转餐厅。

    之所以对龙塔的自助餐厅感兴趣,源于温莎退休刑警艾德的小说:边城往事。

    塔缘不妨说成我和艾德刑警的偶遇。

    那是几周前,一个异常炎热的温莎周末,在闲逛一个周末跳骚市场时,逛到艾德的书摊,边城往事,让我误认为是温莎历史。聊天才知道这是老刑警的小说。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艾德的签名,就收入囊中。简单聊了几句,老刑警艾德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十八岁从警,在刑警岗位上上退休,周游世界的时候出了第一本书:旅行杂记。随后一发不可收。这本边城往事里的故事都有他从警三十年里的大要案的影子。

    其中一个故事里就有艾德在七十年代,跟自己的狐朋狗友从温莎驱车四百公里,去龙塔旋转餐厅吃大餐,误把酒杯放在窗台上,因餐厅旋转而找不到酒杯的囧事。

   因为这个故事我订了旋转餐厅,但期待值并不大,尤其是食物。

    结果完全颠覆我的预期,首先是食物,服务都是无懈可击。美食美景交相辉映,这次相当于从空中俯视雷神之水:尼亚加拉瀑布。不一样的体验。

   塔缘告诉我们,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可能神奇的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所以,一个蝴蝶掀起的翅膀可能带来一场风暴。不要小瞧任何一件小事。

                                                    2025-06-28 ---2025-07-04 作文于橡树场,尼亚加拉瀑布,温莎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霁罡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8975-14924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