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新
中国首次从蝙蝠分离到狂犬病毒--伊尔库特(Irkut)病毒
2013-4-2 11:44
阅读:20158
标签:中国, 蝙蝠, 狂犬病毒, Irkut病毒, 白腹管鼻蝠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扈荣良教授等今年3月在PLOS(公共科学图书馆杂志)“被忽视的热带病分册”上发表专业论文,报告中国首次从蝙蝠分离到狂犬病毒――伊尔库特(Irkut)病毒。


为避免某些恐狂症患者可能产生误解,在介绍该项发现之前,请恐狂症患者注意以下友情提示

目前全球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约有一半的蝙蝠种类濒危或易危。根据现有资料,目前在全世界因蝙蝠而引发狂犬病的概率很小,每年因蝙蝠咬伤而引发狂犬病的总人数仅在个位数。

特别是在中国,在人口稠密的东部和中部广大地区,蝙蝠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数量急剧下降,发生蝙蝠伤人事件的概率已微乎其微。

尽管携带狂犬病毒的蝙蝠所占的比例很小,但蝙蝠毕竟存在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当尽量避免与蝙蝠直接接触。万一担心暴露于蝙蝠后可能感染狂犬病,及时彻底清洗伤口可显著降低发病率接种当前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效的。


扈荣良教授的相关研究论文(用英文发表):

题目:从白腹管鼻蝠中分离到伊尔库特(Irkut)病毒

Isolation of Irkut Virus from a Murina leucogaster Bat in China

作者: Liu Y, Zhang S, Zhao J, Zhang F, Hu R

发表的杂志:PLoS Negl Trop Dis .(2013) 7(3): e2097.doi:10.1371/journal.pntd.0002097

(全文下载:http://www.plosntds.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ntd.0002097

摘要:

背景和研究目的:蝙蝠被认为是狂犬病毒的一个主要储存宿主;但是,除了在中亚从蝙蝠分离出Aravan Khujand病毒之外,没有在亚洲分离出蝙蝠狂犬病病毒。以前报道的关于在中国分离出的所有狂犬病毒都是基因1型的狂犬病毒,主要来源于狗。最近在中国东北至少出现两例蝙蝠相关的人类狂犬病样病例,据此我们开展了吉林省蝙蝠狂犬病病毒流行状况以及它对公共卫生影响的研究。我们分离出一株蝙蝠狂犬病毒,对该毒株做了基因组序列对比和小鼠体内致病性研究。

结果:作者报告了国内首次从来源于东北的蝙蝠(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的脑中分离出蝙蝠狂犬病毒。该病毒分离株的核蛋白基因序列与已知的来源于俄罗斯的两种Irkut病毒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2.4%/98.9%92.2%/98.8%,命名本分离株为IRKV-THChina12。成年小鼠脑内或者肌内注射IRKV-THChina12后,在一个较短的潜伏期后,观察到狂犬病样症状并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IRKV-THChina12和其他狂犬病毒具有相似的基因组结构,但该毒株与其他IRKV株相比有独立的来源。

结论:在中国常见的蝙蝠种类中鉴定出蝙蝠狂犬病病毒。它在成年小鼠中的高致病性提示,应该增强国内对被蝙蝠咬伤的风险的警惕,开展相关医学教育;同时应扩大监测范围,以便更好地了解Irkut病毒的生态学特点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67616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