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新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4)
2025-10-19 20:00
阅读:1687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4)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19章是《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19章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4)

(Rabies control in wild carnivores) 

2. 历史背景、里程碑与动物流行病学(3)

(Historical aspects, milestones, and epizootiology) 

19.2.1 欧洲

全球最常见的犬科动物狂犬病病毒(RABV赤狐(red fox的宿主转移,引发了欧洲有记录以来最重要的野生动物疫病之一的流行Artois, Delahay, Guberti, & Cheeseman, 2001)。尽管19世纪及更早时期,欧洲就有关于赤狐及其他野生动物中狂犬病病毒暴发的记载,但一场规模显著的赤狐种群疫病流行,于1939年前后起源于波兰与前苏联的边境地区。这场疫病的传播前沿以每年平均30-60公里的速度向西扩散至整个欧洲,在所经区域内约25%-50%的赤狐种群受到感染,并于1968年蔓延至法国Macdonald, 1980; Steck & Wandeler, 1980; Wachendorfer & Frost, 1992; Winkler, 1975)。二战前人类对栖息地的改造,可能导致欧洲部分地区赤狐密度增加,为狂犬病病毒的快速传播和形成地方性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Bogel, 1992a)。传播速度减缓的区域或天然屏障,多与赤狐密度较低的栖息地相关(例如海拔超过2000米的区域;(Steck & Wandeler, 1980))。且在疫病传播前沿经过后,多数地区会先经历数年的病例短暂消失期,随后狂犬病病毒才重新形成地方性流行

报告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来自赤狐,但也有少量跨物种传播病例出现在家畜、欧洲獾(Meles meles石貂(Martes foina)中Steck & Wandeler, 1980; Wachendorfer & Frost, 1992)。在欧洲东北部及俄罗斯,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中的狂犬病病毒感染病例屡有报道。尽管貉在欧洲并非公认的狂犬病病毒储存宿主,但仍成为狂犬病病毒防控工作的关键目标(EFSA, 2015; Muller, Freuling, et al., 2015 ; Reinius, 1992)。

1978年,瑞士首次在野外应用口服狂犬病疫苗(ORV,以防止疫病向瓦莱州(Canton of Valais扩散。此次应用使赤狐种群的群体免疫率达到 60%,成功遏制了疫病传播(Steck, Wandeler, Bichsel, Capt, Hafliger, et al., 1982; Steck, Wandeler, Bichsel, Capt, & Schneider, 1982)。瑞士随后继续开展试点试验,德国 1983 年、意大利 1984 年也相继启动试点,直至1986年期间均为小范围测试(Bogel, Meslin, & Kaplan, 1992)。1986年起,口服狂犬病疫苗的应用范围扩大,到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家边境的大面积连续性口服疫苗投放区域逐渐连接起来Stohr & Meslin, 1996)。在这一早期阶段,由于对现有减毒活狂犬病疫苗(如 SAD BerneSAD B19)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比利时1987年开始小范围研发和测试重组口服狂犬病疫苗产品,并于1989年扩大规模;法国也在 1989 年开展了相关研发与测试(Brochier et al., 1991; Maki et al., 2017)。几乎同一时期,研究人员从 SAD Berne 毒株中筛选出一种改良减毒活狂犬病疫苗(SAD Avirulent Gif,即 SAG1),以降低其致病性,并于1988 年在瑞士1990年在法国开展了小范围试验(Coulon et al., 1992; Mahl et al., 2014; Masson, Aubert, Barrat, & Vuillaume, 1996)。第一代减毒活狂犬病疫苗、第二代筛选型狂犬病疫苗及第三代重组狂犬病疫苗,均已在欧洲成功应用于野生食肉动物狂犬病病毒的防控与消除Mahl et al., 2014; Maki et al., 2017; Muller, Schroder, Wysocki, Mettenleiter, & Freuling, 2015 ; Vos et al., 1999)。

已有 30 个欧洲国家报告使用口服狂犬病疫苗防控野生食肉动物狂犬病病毒,其中 12 个国家已自行宣布实现无狂犬病状态Muller & Freuling, 2018 ; Muller, Schroder, et al., 2015)。尽管早期面临诸多挑战与挫折(部分源于口服狂犬病疫苗相关活动缺乏跨境合作,且各国长期规划不足(Stohr & Meslin, 1996)),但欧盟于1989年推出的联合资助模式仍发挥了关键作用 —— 该模式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多边及跨部门协作,共同致力于实现西欧和中欧地区赤狐种群狂犬病病毒消除的目标(EC, 1989; Freuling et al., 2013; Muller, Batza, et al., 2012 ; Muller, Freuling, et al., 2015 ; Muller & Freuling, 2018)。2008 年,一项涵盖西巴尔干地区及欧盟部分邻国(如加里宁格勒)的资助模式也正式启动(Demetriou & Moynagh, 2011),进一步扩大了东欧合作国家网络,助力这些国家推进赤狐狂犬病病毒消除工作。

截至 2017 年,共有22中东欧国家被列为拥有活跃口服狂犬病疫苗项目的国家,这些项目的分布大致呈南北走向,从芬兰延伸至希腊Muller & Freuling, 2018)。在黑海以西地区,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通过口服狂犬病疫苗维持动态防疫隔离带,最终目标是到 2020 年在欧盟成员国的野生动物中消除狂犬病病毒EC, 2017)。加里宁格勒州(俄罗斯一块与波罗的海、立陶宛及波兰接壤的领土)于2007年启动口服狂犬病疫苗项目,目标物种为赤狐,据报道该地区自 2013年起已消除狂犬病病毒。在最近5年(2014-2018年),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波兰、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报告了超过50例赤狐狂犬病病例(即年均超过10例),其中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报告了相当比例的狂犬病病例(WHO, 2019)。在这52014-2018年期间有证据显示赤狐狂犬病病毒流行的国家中,仅有波兰和罗马尼亚是欧盟成员国。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2020-06-30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1) 2025-10-13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2) 2025-10-15

野生食肉动物中的狂犬病防控(3) 2025-10-17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严家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754-1506576.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