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报分析”的目的,归根结底,总是要向决策者提出清晰的预见。对于问题“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以下简称AI),对人们的未来社会生活而言,会出现何种影响”,这显然不是经验研究/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还是依赖专家智慧。本文试图提供一些新颖的个人见解,见解包括社会的、学术的、商业的。
情报预见和占星术是两回事。本文主要阐述结论,未来文章将就结论进行逐个阐述,这些预见遵循“何以可能→可以可为”,如下:
1)验证已发表的预见
作者在2023年7月撰写《ChatGPT知识信念、能力界限和哲学预见》,文中已经明确做出一些预见。第一部分将白纸黑字写过的预见,拿出来一一核实,确证它们是否已成真?
例如小论文提出ChatGPT的计算器说:AI本质上是计算器,区别是:计算器基于布尔逻辑(01/与或非),AI基于现代逻辑(关系/函数),在这个基础上,小论文做了一些具体市场机会的预见。
2)AI不会替代浏览器(搜索引擎),除非...
AI不能替代搜索引擎地位,因为不能满足常人“好奇、闲聊、踌躇”需求(出自海德格尔的观点)。如果可以满足,将取代。如何满足,就是商业机会。
(用图情话说,好奇≈信息偶遇,闲聊≈社区发现,踌躇≈信息评估,由于评估之间不可比,沉浸其中的人们解决了“杀时间”问题)
3)对绝大数人没有实质上的影响。对遵循逻辑、遵循理性的人来说,如虎添翼。
国人真理观是“真之符合论”,1符合生存目的、2符合权威。“专家/权威”,以及衍生出来的“排名/规则解释”和“技巧/捷径”等产品,这些东西真正影响人们的行动,而它们讲究的往往不是逻辑,所以AI帮不上。
对遵循逻辑的人来说,AI可以帮助跳过“专家/权威“等。
4)人们逐渐意识到“劳动”的新分类。
人们逐渐认识到“劳动”分为四种类型:提供体力劳动----提供情绪价值-----提供理性服务----提供创造。AI重创的是第三类劳动,并将第四类凸显出来。由于第四类很难,如何将第三类将分流第二类(如何有效提供情绪价值)、第三类如何伪装第四类,两门学问都成为显学。
5)低水平重复/特设性修改 → 疲劳/空虚 → 追求真 → 个人主义的时代,哲学复兴
借助AI,允许我们在已有智慧范畴内”创造“,低水平重复/特设性修改泛滥,导致人们精神空虚和审美疲劳,人们逐渐开始求“真”,迎来个人主义和哲学复兴。
6)商业领域重视:语言和逻辑。
真正发挥AI价值,需要重视和利用“语言和逻辑”,而这将成为后现代企业、现代企业的分界线。现代企业擅长“技”没有“道”:比如,倾向将雇员看作发挥功能的“物”,由此导致各种现代性问题,现代企业寿命长不了。
7)情报学发生语言转向
长期以来,图情的研究对象都是:文本中的指称(符号)。情报学将发生语言转向,第一步回到世界的对象(事物和事实),第二步转向思想(人脑中的观念)。
8)“创造”问题的研究
由于AI导致的(5)中描述的痛苦,“创造”问题浮出水面。钱学森思维科学会复兴,思维科学是情报学涉猎创造问题一个绝佳的壳。
9)一种基于AI的产品构想
总得包括一种具体的商品。文章将提出“皮卡丘”。到对应文章,再详细介绍。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博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75429-1475772.html?mobile=1
收藏